水熊蟲怕岩漿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5W

水熊蟲怕岩漿嗎的答案是:害怕

水熊蟲怕岩漿嗎

水熊蟲是害怕岩漿的,岩漿可以輕鬆的消滅水熊蟲。原因也十分簡單,科學家研究發現水熊蟲在零下272℃和151℃的條件下均可存活2分鐘,也就是說151℃是水熊蟲可以忍受的極限高溫。而岩漿的溫度一般都是在900-1200℃之間,最高還可以達到1400℃,這樣的高溫可以將水熊蟲瞬間消滅,真的就是連渣也不會剩了。除了這樣的極限溫度差以外,水熊蟲還能耐受高達最深海底壓力6倍的壓力,另外就算是暴露在真空和輻射下依然可以存活10天。有的科學家甚至還認爲水熊蟲即使是在小行星撞擊、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等情況中依然可以存活下來,當然這並沒有得到驗證,但是這也可以側面說明水熊蟲的確有着很強的生存能力。

水熊體型極小,只有50微米到1.4毫米,依靠放大工具才能觀察清楚。之所以人類給它起這個名字,是因爲它們的外觀看起來很像熊,它們具有四對短粗的四肢,四肢的末端還有爪子,如果你能觀察到它們在水中的動作就可以看到,它們好幾秒鐘才能動一下,行動非常緩慢,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萌萌噠的生物,生命力卻頑強到了可怕的地步

自從人類在非常極端的生態環境下發現了水熊蟲以後,就一直在研究水熊蟲的生命極限是什麼。於是科學家們把它放到缺氧的環境中,它生存下來了;把它放到冰箱裏邊凍上一個星期甚至好幾十年,它又生存下來了;用剛剛燒開的開水去燙它,它還是不死。科學家還把水熊蟲給帶到了真空環境的太空之上,這裏缺氧又寒冷,這樣它總能生存了吧,結果沒想到水熊蟲不但在太空中生存了下來,還繁衍了不少小水熊蟲,就好像是在跟想要試圖殺死它的科學家們較勁一樣。

水熊也稱水熊蟲(Water Bear),人稱小美,是對緩步動物門(Tardigrata)生物的俗稱,有記錄的約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佈的。水熊體型極小,最小隻有50微米,而最大的則有1.4毫米,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身體表層覆蓋着一層水膜,該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1785年米勒(O.F.Müller)對這種動物作了深入的觀察。他嘗試將緩步動物歸入動物演化樹中並且把它歸入壁蝨屬(Tick species)。米勒所使用的學名Acarus ursellus被林奈(Linnaeus)寫到了他的《自然分類》中。

1834年舒爾策發現了有名的Macrobiotus bufelandi。該名字來源於柏林醫生Hufeland,他著了一本有關長壽術(德語:Makrobiotik)的書叫《延年益壽之藝術》。相對於斯巴蘭扎尼的“復活”,舒爾策認爲緩步動物在缺水後再次接觸到水時,是“甦醒”過來了。但他的看法並不是得到很多的認同。

他同時代的愛亨伯格則認爲,缺水時,緩步動物能分泌一種物質,在裏面緩步動物不但能度過困難時期,而且能繁衍後代。數年後“醒過來”的只是它的後代。更有人認爲那是一種自然發生(generatio spontanea)。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