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十大習俗是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1W

春節十大習俗是哪些的答案是:新春掃塵;貼春聯;祭祖、祭神;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守歲、給壓歲錢;燃放炮竹;拜年;逛廟會;舞龍、舞獅;踩高蹺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爲“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春貼”等等,用精巧的文字,抒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在我國民間,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春節來臨之前,人們都會精選一副對聯,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之上,爲春節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氣氛。

春節前夕祭神祭祖,是一種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的習俗。一般都是在除夕到來之前先祭神,再祭祖。所祭的神,有的是保家仙,有的是財神、喜神,全國各地祭神大同小異,但目的相同,都是爲了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大吉大利。

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春節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人們以此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

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裏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大家就說他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蘇淮安,早上有吃湯糰的習俗,河南開封一帶,春節這天既吃餃子又吃湯圓。春節期間還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

春節十大習俗是哪些

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鄰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節晚會,大家終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來。

壓歲錢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除夕吃過年夜飯後,長輩會向晚輩分別贈送錢幣,並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這個習俗自漢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銅錢了,一般都是拿個紅包裝現金了。

新春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辭舊迎新,以示吉慶。當然,現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還是應該遵守國家規定,以安全爲主。

拜年是春節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動,很多身在外地的人,在春節前,都會趕回老家過年。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早早起來,吃完餃子後,就穿上新衣服,打扮地整整齊齊的,然後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春節期間,一般在農村裏都會有廟會。早期的廟會,僅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又逐漸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動,還有一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爲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我們北方,也叫耍獅子,小時候經常見,現在也少了。

踩高蹺,也是春節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歷史悠久,在《列子.說符篇》就有記載:“宋有蘭子者……以雙肢長倍其身,屬其脛,並驅並馳。”踩高蹺也叫“扎高腳”、“踏高蹺”,表演的人在兩隻腳上綁上兩三尺高的木質蹺棍,表演各種古怪滑稽的動作,小時候基本村村都有這項活動,後來就越來越少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