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不就是織女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6W

嫦娥不就是織女嗎的答案是:不是織女

嫦娥不就是織女嗎

嫦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又名恆我、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藥而飛昇至月宮。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商朝卦書 《歸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記載於西漢《淮南子·覽冥訓》。東漢時期,嫦娥與羿的夫妻關係確立,而嫦娥在進入月宮後變成了搗藥的蟾蜍。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迴歸爲女兒身。

漢畫像中,嫦娥人頭蛇身,頭梳高髻,身着寬袖長襦,身後長尾上飾有倒鉤狀細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嫦娥誇讚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嫦娥不是織女。織女顧名思義是在天上織布的仙女,只不過織出來的是朵朵祥雲。織女和牛郎有一段姻緣。嫦娥是坐鎮月宮的女神,是由於被後裔追殺而吃了仙丹成仙的。就論仙界等級上就相差太遠了。

織女,封號天孫娘娘,別名天女、東橋、天女娘、收陰、支機女等,又與七仙女姊妹合稱七星娘娘。“織女”原是神話中的女神,爲編織雲霧的女神、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後衍化成星宿名(織女星)。她是著名的牛郎織女神話的女主角。與織女相關的傳統節日是七夕節。

在上古時代,便有了牽牛、織女天象崇拜及故事傳說,它是農業社會男耕女織形態的反映。到漢代,這傳說強調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現有文字上最早記錄其人格化身份的,是漢代《史記·天官書》:“織女,天女孫也。”

“牛郎織女”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古人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與織女相關的傳統節日是七夕節。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現存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於是人們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認爲七夕習俗起源於漢代。

其實,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天官書》[正義]:“南鬥、牽牛、須女皆爲星紀,於辰在醜,越之分野,而鬥牛爲吳之分野也。”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以及祭祀祈福的節俗在數千年前就有了。七夕節爲傳統意義上的織女與七姐誕,因拜祭“織女”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織女,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乞巧”只是織女誕的其中一項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爲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爲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