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諸葛亮打敗了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8W

赤壁之戰諸葛亮打敗了誰的答案是:孫權;劉備

赤壁之戰諸葛亮打敗了誰

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公元208年,簡要的說,這是一場孫權與劉備聯手在赤壁一帶共同打敗曹軍的戰役。當時孫劉聯軍的兵力爲5萬,而曹軍的兵力爲20多萬,從兵力上來看曹軍是必勝無疑的。可是因爲曹軍的大多數士兵不適應水土,加之孫劉聯軍的智取導致曹軍的損失非常慘重。

赤壁之戰之後在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不再侷限在黃河流域了,而是擴大了,赤壁之戰也開了長江流域戰役的先河。之所以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歷史依然被視爲戰爭的典範,是因爲赤壁之戰見證了兵力並不是戰爭中唯一可以取勝的因素,戰爭中更加需要的是策略和技巧。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決戰。

劉琮投降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併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爲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採用侍中、尚書令荀攸之計,領大軍直出葉縣、宛城(今河南 南陽),另遣輕騎襲襄陽(今屬湖北)。八月,劉表病亡,曹軍放慢進軍速度,施加軍威,欲不戰而得荊州。時孫權派魯肅以弔喪爲名,往觀形勢,拉攏劉備,團結劉表舊將,對付曹操。魯肅在途中得知曹操進軍荊州的消息,乃晝夜兼程趕向襄陽。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軍。正加緊準備迎敵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時,曹軍已過宛城。

孫劉聯盟

在夏口,諸葛亮自薦與魯肅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向孫權求救。諸葛亮到達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將法遊說孫權,孫權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不能匹敵,於是諸葛亮先說明劉備的軍力:“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然後分析出曹操的敗處: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肯定可以取勝,並明示而後三分天下,與吳打曹的形勢,孫權於是立即答應,派周瑜、程普前往幫助劉備。不過,當時曹操形勢甚盛,以張昭爲代表的東吳羣臣主張投降,認爲曹操是託名漢相,是挾天子以徵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勢力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又曹操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爲首的羣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不置可否;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迎曹操,還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沒有地方容下曾爲一之主的孫權。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認同魯肅的說話,魯肅於是再建議追回往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認爲應當抗曹,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爲曹操的後患;捨棄鞍馬,不習水戰,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於是孫權心意堅決,並當衆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爲左右都督,魯肅爲贊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淩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在曹營,許多人都認爲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爲正因孫權之名未足而令人憚忌,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必會資助劉備,用劉備之名來對抗曹操。而果然,程昱的說法成爲事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