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有幾個校區

來源:趣味百科館 8.35K

武漢紡織大學有幾個校區的答案是:四個

武漢紡織大學有幾個校區

陽光校區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郵政編碼:430200。武漢紡織大學Q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於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爲武漢科技學院,2010年更名爲武漢紡織大學口。

南湖校區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紡織路1號郵政編碼:430073。佔地2000多畝,擁有陽光、南湖、東湖、雄楚四個校區,植根於荊楚文明之沃土,敢爲人先,勇立潮頭,踐行特色辦學理念,秉承"崇真尚美"校訓,堅持"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發展精神、彰顯特色的執着精神”,歷經五十餘載,已成爲理、工、文、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東湖校區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梨園漁光村1號郵政編碼:430077。武漢紡織大學Q現有在校生近22000人,擁有20個教學院部,是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院校,現有本科專業62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擁有碩士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擁有工程碩士、金融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獲批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現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與文化"兩個學科羣被推薦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立項建設。

雄楚校區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雄楚大道938號。武漢紡織大學Q實施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圍繞"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質量工程"爲抓手,以"卓越人才試點班"爲切入點,全面推進"陽光教育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四個專業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近五年學校獲國家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4門課程被評爲國家精品課程。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大批學生在各類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武漢紡織大學是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十大時裝名校。學校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前身是始建於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爲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先後併入,2010年更名爲武漢紡織大學。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照《武漢紡織大學章程》,開展自主辦學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學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訓,弘揚“自強不息、經天緯地”的大學精神,以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爲戰略目標,堅持特色發展,實行開放辦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學校堅持“一元領先、多元並進、突出特色、協同發展”的學科建設思路,營建良好的學術生態。設有18個學院(部),涵蓋理、工、文、法、經、管、藝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建有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先進製造與紡織裝備”“創意設計與精美製造”“大數據與智慧管理”3個學科羣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羣重點建設,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實施領軍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000餘人,專任教師14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00餘人,博士800餘人。自主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國家級人才10餘人,省級各類人才200餘人。學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擁有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完善“五育並舉”育人格局,構建“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大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有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6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項。近年來,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

學校堅持以學生爲中心,持續完善學生指導和服務體系,爲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成長環境,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近年來,學校獲“挑戰杯”全國二等獎4項,省級特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3項,學校連續獲得“優勝杯”;5個項目入駐團省委湖北青創園(光谷)示範園。獲評全國“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中央優秀團隊3個、團中央社會實踐先進個人3個、團中央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1篇;獲評湖北省“本禹志願服務隊”4個,榮獲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1項;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4人。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畢業生已經和正在成爲所在領域的骨幹和中堅。

學校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主動服務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擁有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重點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發機構。相繼承擔國家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200餘項,一批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紡織、印染、服裝和藝術設計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近年來,學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學校注重成果轉化,連續多年進入“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技術服務合同登記額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項目在10餘個省份先後落地,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大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單位,是“歐洲紡織大學聯盟”第一個中國大陸成員。學校建有教育部首個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擁有湖北省第一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校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本文化學園大學開展本科層次合作辦學項目,與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捷克等國有關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長期承辦由商務部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主辦的“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研修班,連續多年主辦和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面向未來,全體紡大人將以昂揚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全面開啓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新徵程,爲把學校建設成學術實力強、培養質量高、育人環境美、文化氛圍濃、辦學聲譽好的美好紡大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