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7.75K
《洪湖水浪打浪》創作背景是什麼

洪湖,這片革命的熱土,曾經是全國農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數不清的革命傳奇與光榮壯舉,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衆所周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就是以洪湖爲中心,在賀龍、周逸羣、段德昌等爲代表的湘鄂西黨組織的領導下,帶領湘鄂西軍民,通過武裝鬥爭創建起來的全國幾塊主要的根據地之一,洪湖瞿家灣是湘鄂西蘇區鼎盛時期的首府。以洪湖爲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配合各地區革命鬥爭,爲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以賀龍、周逸羣爲首的共產黨人的正確領導下,洪湖地區的游擊戰爭堅持數年之久,後來與紅六軍團會合,形成了三大紅軍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併爲後來的革命戰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毛澤東高度讚揚說:“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堅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證據。

”爲了紀念這段充滿傳奇的革命時代,湖北省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對這些地方素材的發掘與收集。

1952年,湖北省、地、縣三級文工團經過整編後,建成了一個約70人的歌劇團,定名爲湖北省地方歌劇團。

這個歌劇團匯聚了衆多來自各地優秀的音樂人才,其中包括《洪湖水浪打浪》的詞曲作者張敬安、歐陽謙叔等人。

張敬安1925年3月出生於麻城,1949年畢業於湖北省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具有較高的音樂天賦;歐陽謙叔生於1926年12月,湖南雙峯人,從小深受家庭音樂薰陶,解放初在上海音樂學院專修班畢業。

他們在創作歌劇《洪湖赤衛隊》及譜寫《洪湖水浪打浪》詞曲前,就曾一起合作過約20部新歌劇。

這些年輕的歌劇團成員們,出於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與對洪湖革命的景仰,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們積極深入羣衆,發動羣衆,廣泛地蒐集洪湖的革命鬥爭歌謠、故事和洪湖漁歌、民間小曲,爲創作《洪湖赤衛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8年,湖北省歌劇團決定把蒐集到的動人的英勇故事搬上舞臺,以民族音樂形式紀念這段革命歷史,並作爲進京參加國慶10週年獻演的節目。

《洪湖赤衛隊》由湖北省歌劇團以梅少山、楊會君、張敬安、歐陽謙叔、朱本和等爲骨幹集體創作,作曲由張敬安和歐陽謙叔負責。

他們爲創作《洪湖赤衛隊》再次到洪湖實地採訪,分別召開革命老人和文藝積極分子座談會,徵求意見,修改劇本,是年冬歌劇劇本完成。

歌劇《洪湖赤衛隊》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爲背景,描寫了人民羣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地主惡霸、反動勢力的殊死鬥爭。

主要內容爲1930年前後,湖北沔陽縣委把赤衛隊撤離後,當地白極會頭子彭霸天在國民黨部隊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赤衛隊在鄉黨支部書記韓英和隊長劉闖的率領下繼續襲擊敵人。

劉闖有勇無謀,槍打密探而暴露目標。

韓英在掩護隊伍撤退中,與分隊長王金標一同被捕。

後來王金標叛變,韓英寧死不屈。

敵人把韓英的母親找來勸降,韓英母女互相勉勵,堅貞不屈。

敵人把叛徒王金標放回,想誘騙赤衛隊進入伏擊圈。

此時彭霸天的副官表露了地下黨員的真實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護韓英逃脫。

韓英回到赤衛隊槍斃了叛徒,配合紅軍作戰,消滅了彭霸天。

這部歌劇,深受各界羣衆的喜愛,裏面的許多唱段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劇中人物韓英與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即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唱段之一,是這部六場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一場——赤衛隊打完勝仗後的一首獨立性插曲。

這首歌曲的音樂是從湖北天沔花鼓戲和天門、沔陽(洪湖原屬該縣)、潛江一帶的民間音樂中,汲取最富於生命力的樂匯創作而成的,20世紀50年代流行於江漢平原的歌曲《襄河謠》和天門小曲《月望郎》成爲其主要的音樂素材。

在《襄河謠》中,唱的是人民飽受洪水之患的悲苦心情。

其歌詞爲“襄河水呦,黃又黃啊,河水滾滾起波浪啊。

年年洪水衝破堤,多少人民受災殃”,描述了在解放前由於國民黨腐朽統治,襄河堤岸連年不加修整,以致洪水氾濫使老百姓受害之景象。

張敬安收集到這段素材後爲這段民謠的旋律所感動,在譜寫歌曲唱段時,把它很自如地運用到歌劇中。

當時他寫這段音樂的旋律和前八句歌詞一氣呵成,後面的一段歌詞與重唱部分旋律則由歐陽謙叔續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