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羣居動物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6W

大熊貓是羣居動物嗎的答案是:不是

大熊貓是羣居動物嗎

大熊貓在野外喜歡獨居,大熊貓的雄獸和雌獸平常都是過着獨居的生活,每個個體的活動範圍大約爲4至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種羣通常也是由零散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均棲息於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區的食物來源。彼此之間互相依賴和制約,自然地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爲尋找食物而遷徙的過程中,候鳥的羣體行動更有利。可是竹子一年四季常綠,大熊貓不擔心冬季找不到食物。竹子的獲取僅憑個體就能完成,不像肉食動物,如鬣狗、豺狼,團體狩獵效率更高,大熊貓也不需要羣體合作來得到食物。

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爲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裏,那裏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佈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佈,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人爲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佈的主要因素。

1.由於人類的盲目活動,使其生境遭到破壞,導致其棲息地面積縮減。棲息環境受到破壞,形成互不聯繫的孤島狀,導致種羣分割,近親繁殖,物種退化。據對秦嶺熊貓種羣的遺傳分析,那裏有200餘隻大熊貓,可構成一個約90只的繁殖羣體,其世代雜合率遞減率爲0.54%,經過12代後即140年後,每個成員都將有1/8的基因相同,相當於表(堂)兄妹的親緣關係。

2.在大熊貓棲息地存在未經政府允許的礦產開發、污染以及礦工的伐樹和捕獵也是威脅之一。森林採伐。大熊貓棲息地每年的採伐面積達到至少1萬公頃。其棲息地每年以大約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棲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經過15年後,已銳減至13,921.52平方千米,減少面積達17528.48平方千米,佔原棲息地的56%,並造成6個伐區內熊貓消失,10個伐區內僅殘存極少數熊貓,種羣數量急劇下降。

3.捕捉過多。如在1949年前汶川縣草坡,英、美等西方國家,在那時收購、捕捉活體達20多隻(獵殺者在外),致使那裏的大熊貓種羣,迄今已逾50餘年,數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復。又如寶興縣從1963年迄今,僅在一個縣內,捕捉的大熊貓就達113只以上。從50年代中期開始,從野外捕捉的熊貓已超過240只到國內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寶興110餘隻,平武60餘隻,致使這兩個縣種羣結構被破壞,數量大幅度下降。根據大熊貓生命表分析,它們一個世代約需12年,種羣增長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護得好的情況下,也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