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的皇帝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5.31K

杯酒釋兵權的皇帝是誰的答案是: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爲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被視爲寬和典範。其後,宋太祖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大大強化了北宋中央集權。

後來,“杯酒釋兵權”演變爲一個成語,引申爲輕而易舉解除將領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兒。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爲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徵北漢、南唐,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升爲殿前都點檢,成爲禁軍最高統帥。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爲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爲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他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累諡爲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今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杯酒釋兵權的皇帝是誰

後人根據“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理由,認爲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趙匡胤在位時所定下的。但趙匡胤實際上是抑武卻也並不太重文的,他曾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讓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人。”對於趙匡胤來說,任用文士僅僅因爲他們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向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

宋代建國後,趙匡胤等君主採納朝臣建議,吸取了唐、五代時科場積弊的教訓,在科舉考試中採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漸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

鎖院制:即在“知貢舉”(主考官)、“權知貢舉”(副考官)等考官人選確定後,立即將他們鎖於貢院之中,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避免出現考官向親朋好友泄露試題的現象。

彌封制:即在考生考試結束後,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部分用紙糊起來,再交給考官評判。直到最後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佈姓名,否則即爲作弊。這也是後世考試中密封試卷制度的起源。

謄錄制度:據宋人記載,實行彌封制後,科場上又發生了考生在試卷上書寫標記、暗語的問題,於是“謄錄”之制隨之出現,即在考生交完試卷後,朝廷僱請一批抄寫書手將考卷重新謄錄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於進一步杜絕“彌封”措施的紕漏。

別試:即針對考官的子弟特設考場考試的制度。在這樣的特殊考試過程中,另派考官監考、閱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同時,對當朝大臣權貴的子弟往往還要多複試一次,以甄別是否有人利用權勢將無能子弟的成績拔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