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安定門是哪個門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3W

西安安定門是哪個門的答案是:西安城牆正西門

西安安定門是哪個門

安定門箭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改建,沿襲至今。

2000年代初,安遠門正樓西南側地基下陷,樑、柱、椽等構件已受損甚至開裂,陝西省文物部門於2004年4月至次年9月,新作構件以維修,並恢復了明清舊制。城樓北側有日本天皇訪問西安時所建觀望臺一座,供遊客參觀,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定門門洞,現已不再承擔城市交通作用。1987年,修復兩側豁口,各砌三個券洞,供車輛行人通行。

明洪武初,四外建有甕城,並分別在內城、甕城上建有正樓、箭樓二重。

崇禎九年(1636年),陝西巡撫孫傳庭於甕城外加築月城,月城上築閘樓,並改原過護城壕之固定橋爲吊橋。

民國初年,因於護城壕上架設橋樑,拆除閘樓及吊橋、月城,現已無存。安定門箭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改建,沿襲至今。

安定門門洞,現已不再承擔城市交通作用。1987年,修復兩側豁口,各砌三個券洞,供車輛行人通行。

西門甕城還保存有一口古井,號稱西門大井,是西安城中最珍罕的甜水井,其井水之豐,似乎取之不竭,曾供應半個西安城。

西門大井建於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時,應享謄300年了吧!相傳當時地方上的善長仁翁在官方備案允許下,邀“善識水脈之匠”全城勘察選址打出的。

這井口位於甕城東牆根,直徑足有六尺,井深約五六丈。上置大型十字井架,四個木轆轤雙索升降,八個大桶晝夜提吊井水。

這口井的水不但水質甘甜,遇旱不枯。而且因水量豐沛,如龍口海眼,當時西安人就稱其爲“龍口”“海眼”。

數百年來一直爲“官井”,亦即公用水井。有資料顯示,西門甜水井,並非一眼,原來共有四眼。

淸朝道光年間長安縣令胡興仁還在大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刻有“井養無窮”四個大字。

西城牆內由西南城角至玉祥門有一段順城巷,它曾是西安城裏最偏僻的角落,分別被稱爲南馬道巷和北馬道巷。

它們得名於明清時期是個跑馬的巷子,時護城的衛士們天天騎馬繞城過往。現在走在那裏,總是讓人不經意地去搜尋這裏曾迴盪的“嗒嗒”馬蹄聲。

在西安,順城巷好似一串美麗的項鍊,環繞在城牆的內側。位於西門裏的南馬道巷和北馬道巷就是這項鍊的一段。

其中,南馬道巷指西南城角至西門的這段順城巷,長六七百米;北馬道巷指西門至玉祥門的這段順城巷,長一千米左右。

南、北馬道巷,是人們進入西安城西門見到的第一條南北街道,卻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長安城,它們的雛形就已經形成,它們曾是皇城內五條南北縱街之一。

宋代《長安志》中有記載,唐皇城內的街道排列是“橫七縱五”,即東西向街道七條,南北向街道五條。

西安地名專家葛慧老先生說,這五條縱街中,有三條位於城中的中部位置,分別直通南城牆的含光門、朱雀門、安上門(今南門永寧門處),最邊的兩條分別位於皇城的東西城牆內側,即東、西順城路。唐皇城的西城牆,就是今西安城玉祥門向南的城牆,所以皇城西城牆內側的這條縱街,就是今天南、北馬道巷所在。

唐皇城內的順城巷不僅端直整齊,而且非常寬敞。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張永祿教授在《西安古城牆》中介紹說,《唐兩京城坊考·皇城》有記載:“皇城各街,皆廣百步”,這裏的步是古時候的長度單位,百步約爲147米。由此可見,當時順城西路的寬度遠比現在的馬道巷寬。

南、北馬道巷不僅是今天西安城牆西門內第一條南北街巷,也是千餘年前唐長安皇城西大門裏的第一條南北大道。

在唐皇城設置中,今北馬道巷路東,由北往南,依次是主管國家重要土木工程營建的機關將作監和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大理寺;而今南馬道巷路東由北往南,依次是驊騮馬坊和掌管祠祀、社稷、祈禱等事務的郊社署。

唐末後,昔日的皇城變爲百姓居住的居民區,馬道也隨之住了人家。宋代時,今南馬道巷被稱爲西城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