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是詩經閃容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1.39W

木蘭辭是詩經閃容嗎的答案是:不是

木蘭辭是詩經閃容嗎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爲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爲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爲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爲《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爲《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爲"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爲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爲經典,成爲《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因爲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爲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爲五經的緣故。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爲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爲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爲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文史專家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爲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於《大雅》這十八篇的創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鄭玄認爲《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爲周公、成王之世詩。朱熹認爲:"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爲"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