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戲起源於哪個朝代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6W

茶百戲始於唐代,而盛行於宋代。在宋代上自帝王,下自文人、僧徒都會分茶,宋徵宗趙佶、文人陸游、李清照、楊萬里無不精於此,留下了許多讚美分茶的詩文。

茶百戲始見於唐代,在宋代由於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做到了極致,當時不僅盛行於朝廷,也流傳於閩北武夷山一帶。元代後茶百戲逐漸衰落,到清代後幾近失傳。2010年,茶百戲已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茶百戲的茶湯不僅可供欣賞還可品飲。據稱,茶百戲採用點茶法,將茶湯連茶末一同飲用,較之泡茶法,人體可獲得茶中不溶於水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

茶百戲起源於哪個朝代

茶百戲的歷史淵源: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

茶百戲是歷史上盛行於閩北武夷山一帶的傳統文化,其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作爲原料就能在茶湯表面幻變出文字和圖案。

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燙盞和點茶,而點茶又分爲調膏、注湯、擊拂。

茶百戲始見於唐代,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描述:“驟雨鬆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到了宋代,宋徽宗不僅親自撰寫《大觀茶論》論述點茶、分茶的技藝,還親自烹茶賜宴羣臣。

兩宋的許多文人如陶谷、陸游、李清照、楊萬里、蘇軾都喜愛分茶,留下了許多描述分茶的詩文。

北宋陶谷在《荈茗錄》中對“茶百戲”記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

陶谷明確記載了茶百戲是用注湯和茶勺攪動的方法幻變形成生動圖案的獨特技藝。

古籍中關於茶乳幻變圖案的記載和描述還有許多,如宋·郭祥正在《謝君儀寄新茶二首 其一》也記載:“輾開黳玉餅,湯濺白雲花”;

楊萬里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中記載:“銀瓶首下仍尻高, 注湯作字勢嫖姚”等等。

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也描述了茶百戲的情景:“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元代後分茶逐漸衰落,清代後至今未見分茶的詳細文獻記載。

茶百戲起源於哪個朝代 第2張

茶百戲是非遺嗎:

是的。

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現代人沿襲了明朝沏茶、泡茶的方式,而早在唐、宋年間,煮茶、點茶則是當時的流行。“茶百戲”由宋代點茶技藝延伸而來,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表現字畫的古茶藝。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徑山村,茶藝師章紅豔以茶匙爲畫筆,用茶湯當畫板,她的“茶百戲”作品已經達200多幅,亞運吉祥物、花鳥蟲魚和仕女圖等都出自茶盞間的一筆一劃,承載了徑山的千年茶香。

據瞭解,徑山鎮被譽爲“中國禪茶文化鎮”,千百年來茶文化興盛、綿延不衰,宋代非遺點茶技藝在這裏發揚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