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是什麼時候的梗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3W

emo是什麼時候的梗的答案是:上世紀80年代

emo這個梗來源於一個正經詞彙,全稱爲Emotional Hardcore,即情緒硬核化說唱。

emo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以後一批樂隊將這個風格帶紅。它的樂手形象以及行爲很特別,比如黑色直髮,修身的衣服和緊身牛仔褲,帆布平底鞋,眼線或眼影。

“不過,emotional的意思是:情感的;情緒激動的。“我emo了”這一網絡語,常被用來形容負面情緒,比如:我頹廢了、不開心、鬱悶、失落等。除此之外,隨着“我emo了”一詞在網絡上越來越流行,也賦予了該詞新的含義,有時並不代表任何含義,僅僅用來表達開玩笑或者自嘲,有時更像是一句口頭禪。”

“我emo了”一詞流行之後,還出現了“emo文學”。“emo文學”指的是一(e)個人在默默(mo mo)哭泣的情況下寫的文字。在傷心難過、心情不好情況下的文字也可以稱爲“emo文學”。

emo文學太多了,有網友表示:我的emo是裝的,我充滿愛與希望!

emo是什麼時候的梗

網絡語言(internet slang)是指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於網絡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爲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着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絡語言越來越成爲人們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創新是網絡用語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種類型的網絡語言,都有不同於傳統語言的新意,但多數是建立在傳統語言基礎之上的,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詞彙也在不斷出現,這種創新首先體現在網絡上,由網絡又延伸到了生活中,最終被學術界所接受。

如:“屌絲”——原是“苦B 青年”本着自嘲精神而創造的一個名詞,本意是對具有窮、醜、老、呆、矮、胖等特徵的一類男人的嘲諷用語,隨着網絡羣體的追捧,它從最初產生時的不文明的含義已經演變爲一種文化現象,歸根結底是中國文化現象與社會突出問題的某種折射。

“高富帥”——形容男人在身高、長相、財富上都無可挑剔,由日本漫畫演化而來並在網絡上發酵成爲流行詞彙,它對應的反義詞是“矮矬窮”。

開放的網絡環境使新詞彙迅速普及,幾乎每一年都有相當多的網絡流行詞語出現,例如2013 年流行新詞就達1350 個之多。而“當代漢語中每年大概出現1000 個左右的語文性新詞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