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和佛的區別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5W

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爲“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衆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爲,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

菩薩和佛的區別

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比如:管過去的有七佛、燃燈佛;管未來的有彌勒佛;管東方的有藥師佛;管西方的有阿彌陀佛等。從佛身說,又有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等。

菩薩,是“菩提薩”的略稱。在梵文中,意爲“覺有情”,“道衆生”、“道心衆生”,指成就衆生,有天上覺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並於將來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稱菩薩。其修行只有“自覺”和“覺他”二品位,缺“覺行圓滿”,成就次於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薩有:彌勒、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對大乘僧侶或居士,有時也可以尊稱爲菩薩,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也被稱作菩薩。

佛是經歷了從衆生-羅漢-菩薩-佛的過程。而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菩薩也被稱之爲“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爲“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爲“童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