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壓歲錢

來源:趣味百科館 7.83K

壓歲錢是春節期間親友們互贈的一些零花錢,在民俗文化中,壓歲錢寓意着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其實壓歲錢分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什麼是壓歲錢

什麼是壓歲錢

由來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有兩種

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

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差叢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鎮壓它們而化兇爲吉。 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相關故事和傳說

故事一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神仙變的。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故事二

另有一說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爲“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爲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爲“壓歲錢”。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爲“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爲“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爲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纔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指不再增長歲數,寓意長壽。發展歷史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

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襲慶基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七年級取代立春日,稱爲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爲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爲“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爲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爲“聯”與“連”諧音拍謹,預示着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壓歲錢在不同的時代

【五十年代】 後來幣制改了,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還得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纔拿得到呢!不過,那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一路那錢被死攥在手裏直到捂出汗來,藏來藏去藏丟了的倒黴事也常有,那種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沒什麼兩樣兒。 【六十年代】 行情見漲,也就兩毛五毛的,錢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書、小炮兒、大米花兒。 【七十年代】 拜年磕頭的孩子,收個五塊十塊的壓歲錢不成問題。 【八十年代】 錢多了,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至今】 孩子成稀罕物兒了,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擱手裏攥着的少了,有的讓爹媽收繳了,有的存銀行了,還有就是上網打遊戲了。

2200年前

漢代壓歲錢那可真是寓意鮮明, 錢的正面都刻着吉祥話兒,比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這給的不是錢,是正經八百的祝福。

1400年前

唐朝過年有“散錢”習俗,但據說朝拜習俗只在宮廷盛行,民間尚未流行。

1000年前

宋元時期,春節被定在正月七年級這一天,散錢習俗也由此變成了長者給晚輩包壓歲錢。

100年前

民國以後的壓歲錢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長輩用紅紙包100文銅錢當壓歲錢給晚輩,取“長命百歲” 的寓意。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喜歡用連號的新錢做壓歲錢,意味着連連好運、連連高升。

什麼是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升者旅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壓歲錢”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識和祝福意識逐漸淡化,很多人將壓歲錢的多寡當做一種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對孩子的深情祝福,而吵凳是不良的物質教化和銅臭薰染,這應該及時糾正嫌察的。

隨着紅包越來越厚,壓歲錢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負擔。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應迴歸壓歲錢的本質。

很多孩子也將“拿到更多壓歲錢”當做重要目標,沒有感恩和感謝意識。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壓歲錢指的是在春節期間,親友互相贈送的一些零花錢。也是小朋友們過年最期待的一件事情,這也是有一定的歷史的,也有很多相關 的傳說,以下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1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

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爲可以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隨着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生重大改變。

壓歲錢的辟邪去魔的說法逐漸結束,演變成了希望晚輩步步高昇等美好勵志的寓意。但依舊有希望晚輩能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祝願。

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勝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

春節(新春,過年),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節期一般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態姿其活動均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也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運握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2

壓歲錢的寓意1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長輩給晚輩派發的壓歲錢中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之一。

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傳說是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爲吉。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壓歲錢的寓意2

1、壓歲錢的寓意

傳統的年俗給壓歲錢是希望能鎮惡驅邪。因爲古時候的人們認爲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襲,所以要用壓歲錢來幫助壓祟,“歲”與“祟”諧音,希望得到壓歲錢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年。

自從壓歲錢變成了真正的貨幣之後,壓歲錢的意義也發生了改變。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也是最爲常見的,即由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2、壓歲錢給多少合適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給的壓歲錢也逐漸提高了,也有的長輩由於過於溺愛晚輩,也會將壓歲錢提高,甚至有人將壓歲錢當作人情,認爲給太旁閉慶少則拿不出手,因此會準備大的壓歲錢紅包。

其實,壓歲錢給多少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地方的經濟狀況,一般來說,給親戚朋友的孩子的話,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但有的家庭經濟水平較高,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來給。

3、壓歲錢的來歷是什麼

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爲“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爲“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

壓歲錢的意思是什麼3

關於壓歲錢的相關解答。

要說春節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習俗是什麼?絕對要屬發壓歲錢了。

一般傳統是吃完年夜飯後,長輩開始發壓歲錢。小孩子們齊集客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然後伸手要紅包。曾有童謠唱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可是壓歲錢究竟代表着什麼?爲什麼長輩一定要給晚輩壓歲錢呢?

春節,作爲中華第一節,在數千年的傳承中形成爲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傳統,負載着厚重的文化積澱。從“掃塵”、“貼春聯”、“放鞭炮”、“年夜飯”、“壓歲錢”、“守歲”。。。。。。。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傳說和內涵。

壓歲錢的來歷

說到壓歲錢,就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一次,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因而將孩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8枚銅錢同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8枚銅錢用紅包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在旁邊守着,不敢閤眼。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出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的8枚銅錢嚇退“祟”的事情告訴大家,從那以後大家都學着做,孩子們平安無事了。

原來,這8枚銅錢是八仙變得,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爲“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爲“壓歲錢”。

到了明清便有:

以彩神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

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因爲是彩繩穿錢,所以一些地方也把給孩子的壓歲錢叫“串錢”。

後來,壓歲錢演變爲紅紙包100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

貨幣改成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總之,壓歲錢來自於我國古人認爲,當惡鬼妖魔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壓歲錢去鎮住或討好它們,從而化兇爲吉。

後來發壓歲錢這一習俗傳承下來,承載着長輩們對晚輩無盡的關愛與美好的祝願。

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在這裏便是指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健康長壽。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一個小小的發壓歲錢的舉動,背後都有這麼大的文化。更別說春節裏的其他習俗了。

春節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中國加入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享受、保護、展示春節文化正成爲一項人類共有的責任與義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