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開學要準備哪些東西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3W

1.醫用外科口罩:

這是最基本的防護,起碼對近距離的飛沫病毒等有一定的隔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辨別是不是正品,同時教會孩子正確的佩戴口罩方式以及佩戴的時間。

疫情後開學要準備哪些東西

在數量上也要爲孩子多準備一些,一天最低限度按照兩個算,起碼準備50-60個纔不至於緊張。N95口罩也可以,不過這種口罩透氣性比較差,孩子戴久了可能會導致憋氣。

2.酒精和小噴壺:

在學校裏家長不能時時刻刻保證都在孩子身邊,而孩子在學校也不可能一天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要去上廁所、要去吃飯、要和很多人接觸。

除了醫用口罩,第二層防護就是酒精了,多噴噴有利於消毒,小噴壺是爲了讓孩子方便使用。

3.體溫計:

這個階段最害怕發燒、感冒,一旦有這種症狀也不能拖沓。體溫計是量體溫必須要用的,儘管學校可能準備有,只是那麼多孩子共用似乎也不安全,最好是自己備一個自己用。

4.移動手錶電話:

這個當然不是爲了讓孩子玩,是爲了在緊急的情況下方便孩子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學校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每個都顧及到。有什麼情況家長也可以及時知道。

5.一次性手套:

在不寫字的情況下,戴一次性手套並沒有什麼不舒服之處。而一次性手套也是爲了隔絕病毒,因爲孩子在學校要接觸的地方、人太多了,誰也無法百分百保證整個過程就是安全的,至少一次性手套是個保障。

疫情後開學要注意什麼:

大部分地區的開學時間確定在了4月7日或者4月11日,不過也要看各地的規定。

1、調整作息時間:

這個超長的寒假相信已經打亂了許多同學們的生物鐘,那麼在臨近開學的這段時間,家長們需要幫助孩子逐步恢復到上學的作息,以便開學之後能更好的適應。

同學們最好在開學前一週左右逐步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樹立時間觀念,訓練早睡早起,在家作息時間儘量向學校作息時間靠攏,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開學後儘快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縮短不適應期。

2、對學習用品進行歸類整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學前要把手中的玩具、電子產品來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收拾好這些東西之後,再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歸類整理。

3、端正學習態度:

很多學生在學校裏受到約束,進入寒假,放鬆自己,有的用手機上網已成時尚,快開學了,自己要端正學習態度,走出網海,沉浸書香纔對。自己要樹立學習目標和自信心,爭取新學期有新的更大進步。

4、制定學習計劃:

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計劃,定出各科的標準,計劃要針對實際,切實可行,不可高不可攀,束之高閣。以此促進自己的新學期學習。

5、複習舊知識:

開學前的這幾天,同學們可以根據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的學科特點,加強基礎知識的複習,以全面掌握教材爲基礎,以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爲核心,以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及應用爲突破點,查漏補缺地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依循自己的節奏和感覺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規劃,儘早進入學習狀態。

6、準備好口罩:

雖然說已經開學了,但是大家在學校也要注意防護,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在學校要做到勤洗手,避免和她們親密接觸。

開學後還要戴口罩嗎:

根據指引,在中、低風險地區,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

因此,除非做到學生之間距離大於1米,否則上課時還是要戴口罩的。

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摘口罩。

在中、低風險地區,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情況下,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所以現在還不能夠摘口罩,但是大家可以根據不同地點與情況選擇不戴口罩,即使是現在疫情情況穩定了,但是希望大家還是多多注意,以防萬一。

疫情之後開學是要滿足三個條件,才能確定開學時間的哦!也可以這樣說,只要該地區確定了開學時間,就證明該地區的疫情基本上結束了,但是也不能大意哦!

疫情期間開學滿足三個條件:

三個條件:

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謂基本得到控制,是由國家來判定的,具體可能要精準到縣一級的疫情防控情況。

二是社會家長都認爲,或者絕大多數同意說現在開學是安全的。

三是開學以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具備這三個條件以後,再來考慮什麼時候開學。

高校的疫情防控主要在一個“盯”字上,盯住人。第一個“盯”人包括寒假在校、沒有回家的學生,以及各種原因提前回來的學生。對這些學生要嚴格落實隔離、消毒等各方面的管理,每天要測體溫並報告等。第二個“盯”人,是針對回鄉的學生,要了解他們所在地的疫情情況,要求他們居家隔離,不要參加聚集性活動,每天要檢測體溫。所有高校都要動員班主任、輔導員、院系以及校領導,建立“人盯人”的制度,把底數摸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