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是幾線城市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W

金華市是幾線城市的答案是:二線

金華市是幾線城市

金華市屬於二線城市。

金華,古稱婺州,浙江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座標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面積10941.42平方千米。

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爲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 金華文化屬吳越文化,金華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在福布斯公佈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爲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同時,金華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婺劇在金華等幾個地區非常的流行,也是浙江比較有名的地方戲曲了。這婺劇是將幾種不同的聲腔結合起來,成爲了一種合班。

婺劇的傳統劇目十分豐富,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黃金印》、《孫臏與龐涓》、《三請梨花》、《斷橋》、《西施淚》和現代戲《桃子風波》等。著名演員有江和義、徐東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錫貴、王金龍、葉阿苟、鄭蘭香、葛素雲、吳光煜等。

金華燈會,燈綵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金華、蘭溪稱板凳燈,浦江稱長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爲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迎橋燈主要陣式有:鐵索箍、肚裏滾、青蛇溜、麥餅挑、荷花旋、剪刀股、雙開門、繞房柱等,極爲精彩、驚險。

舊時廟會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雜陳,除舉行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擡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現各地廟會多成娛樂活動會、物資交流會和文化節,但膜拜神佛等封建迷信活動基本廢除,演戲、放電影、迎龍燈、遊藝、展覽等活動豐富多彩。

舊俗爲酬謝土地神祇保佑豐收,由某村或幾個村聘請戲班,稱“演社戲”。社戲一般於春社、秋社期間演出,也有於某神祇生日演出的。永康農曆正月十五演“壽龍戲”,三月十六日演“財神戲”,五月二十五日演“五穀神戲”等。又有爲遊橋、祝壽、得子、禁山、做譜等演出的。演場或在祠堂、曬場,或於田間溪灘臨時搭臺。經費由族、常開支,或由主持者向民間籌集。

社戲亦有“鬥臺”之風,即幾個戲班同時在同地演出,以觀衆多者爲勝。鬥臺前由組織者下令放銃爲號,第一二銃準備,第三銃一響,各戲班先鋒齊發,鑼鼓共鳴,誰都不得搶先開場,鬥臺勝負按休場放銃響聲爲準,其時觀衆最多者爲“最紅場”戲班。“鬥臺”風以浦江爲盛。

在東陽、義烏一帶以村爲單位,人數多少不限,每年七月半集中訓練。開始推舉一人牽頭,稱“領袖”。主持“盤攏頭酒”,吃過攏頭酒者,注入花名冊,組成羅漢班。羅漢班武術有拳術、棍術、叉術、馬刀術、槍盾術、疊羅漢等。均請拳師教練。花樣有“背獨腳”、“疊龍亭”、“疊出門”、“奈何橋”、“疊馬”、“疊荷花”、“猴子洞”、“排字”、“疊牌坊”等。表演有飛叉、團叉、踏叉、套叉、鉤叉等技巧。外加走陣、打盾牌、開四門、打五虎等,道具有舊式刀槍劍棒十八般武器,綠毛獅子等,配以鑼鼓嗩吶,於農閒時外出表演。羅漢班的人一律穿黑衣、紅褲、竹節襪、黑白幫布鞋,腰繫一條白毛巾,赤膊,不戴帽。

是喜宴中的一項助興活動,又稱“猜拳”。有“對猜”(2人豁拳)、“三關”(3人豁拳)等。婦女在酒宴中喝酒不豁拳,用轉調羹的方式罰酒:將調羹放在一隻空盤內,同桌人輪流用手指撥調羹柄使之轉動,旋轉停止後調羹柄指向誰即罰誰喝酒。

吳語是金華當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語言,金華話屬於吳語金衢片。共9個縣市,從通話情況看,金華、蘭溪接近,武義、永康接近,東陽、磐安與義烏接近,浦江更較特殊,湯溪鎮的吳語更爲古老,保留了上古口音,較其他地區特殊。其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的官方語言,是古百越語與古漢語相互融合產生的。

金華八婺縣市的方言基本上是相通的,婺城區(除湯溪外)、金東區、蘭溪、浦江、武義這些地方語言比較接近,只有湯溪話有點不同,大體上說的“金華話”指的就是這些地方的方言,義烏腔比較生硬,人稱“義烏十八腔”。東陽話比較古樸、難懂,有時也把義烏、東陽兩地方言單獨稱爲義烏話、東陽話,但也不過是講話聲調上的某些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