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朝的皇帝沒有昏君

來源:趣味百科館 1.99W

爲什麼清朝的皇帝沒有昏君的答案是:教育制度、皇位競爭、限制宦官。

爲什麼清朝的皇帝沒有昏君

清朝沒有出現昏君的原因在於良好的皇子教育制度,在於激烈的皇位競爭,在於對宦官權利的限制。首先,清朝皇子的讀書制度讓他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確保每一位皇位繼承人都具備豐富的學識。我們知道,自清太宗皇太極開始,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非常注重教育,也都是學識淵博之士,如康熙、乾隆等,比之現代的很多博導也毫不遜色。

再次,清朝的皇位繼承人非常激烈,如果你不是足夠優秀之人,你根本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沒有。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康熙朝的“九龍奪嫡”之爭,有戰功赫赫的大阿哥、有皇帝嫡子二阿哥、有“冷麪王”之稱的雍正、有賢名在外的八阿哥,還有戰功彪炳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個個都是出類拔萃之人,放在其他任何朝代都是帝王人選。

最後,清朝對宦官進行了很大的限制,讓太監禍國的事件在有清一代沒有發生。清朝建立以後,爲了防止出現宦官專權現象,特地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爲限”,也就是說,太監最高只能到四品,與一般知府品級相同。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清朝出現像明朝王振和魏忠賢這樣的暗黑宦官,也就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現如朱祁鎮和朱由校一樣的昏君。

就皇帝這個職業來講,清朝的皇帝都是敬業之輩,特別是康熙、雍正這樣的工作狂,進一步推動了乾隆時期的爆炸式發展,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人口過億的大關。

而且清朝後期的君主,雖比不上前幾位那樣英明,但從政方面來講,也遠勝於其他時期的後期君主,即沒有出現吃喝玩樂之輩,也沒有縱慾、昏庸無能之人。

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繼位君主中,個個都想盡辦法試圖挽救清朝於危難之間。道光皇帝爲了節省開支,龍袍都一補再補,宮中幾萬人的用度一月僅開支20萬兩。就連皇后過生,都只是用打滷麪待客。

咸豐皇帝繼位後,對朝政進行制度改革、重用曾國藩等人,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治繼位後,大力支持洋務運動以自強,而光緒繼位後,更是主動削減皇權,支持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發起戊戌維新變法,搞君主立憲制。

然而後幾位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敗,簽約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他們並不是沒有努力抗爭過,1841年,道光皇帝對英國宣戰,1860年咸豐皇帝對英法聯軍宣戰,1894年光緒對日本宣戰,1900年慈禧對多國宣戰,然而最終都以慘敗收場。

想要判斷清朝有沒有昏君,先要確定昏君的定義,以及找出典型的昏君例子加以比較。衆所周知,每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不是等閒之輩,甚至有很多王朝,開國君主就是整個朝代最耀眼的存在。

比如宋代的趙匡胤和明朝的朱元璋,兩個人不但打下江山,而且爲後世鋪墊了一個十分理想的發展框架。而後輩們也鮮有改革弊端的明君出現,導致了這兩個王朝開端即是高峯,子孫們也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縫縫補補,甚至苟延殘喘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