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流暢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6W

意思是: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力

文筆流暢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文筆流暢

成語發音:wén bǐ liú chàng

成語解釋: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力

成語繁體:文筆流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用於寫作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文思敏捷

成語例句:他文筆流暢,文思敏捷



文筆流暢的意思

解釋文筆流暢的意思是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力 

成語用法:作謂語;用於寫作。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文思敏捷;反義詞:狗屁不通

成語例子:

1.他文筆流暢,文思敏捷

2.雖然取材於古代典籍和傳說,卻不乏強烈的現實感和生活感,文筆流暢人物性格特點等描寫形象、生動。

3.文筆流暢,修辭得體,深得魏晉諸朝遺風,更將唐風宋骨發揚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麼好的文章!

4.整部著作結構清晰,敘事簡明扼要,文筆流暢優美,雖然去年我們都見證了大選的風風雨雨,但是他的敘述仍然讓每一位讀者都感到震撼。

詞語分開解釋:

文筆 : 古代泛指文章、文辭。後指文章的風格筆調。 六朝人把文體區分爲文、筆。有韻的作品(詩賦)爲文,無韻的文章爲筆。也泛稱有情采的詩賦爲文,議論記敘一類的文章爲筆。後世論文也區分文、筆,如有韻對偶的爲文,無韻散行的爲筆。

文筆流暢的網絡解釋:

文筆流暢,成語,指一個人的寫作技術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寫起作文來一點也不費力氣,非常地通順,就像水流一樣。

文筆流暢 的 讀音 是

文筆流暢_詞語解釋

【拼音】:wén bǐ liú chàng

【解釋】:文字通順,讀起來不費力。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寫作技術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寫起作文來一點也不費力氣,非常地通順,就像水流一樣。

文筆流暢是說一個人的寫作水平好還是不好?

算是好的

文筆流暢,只是流暢,流暢是啥呢?就是這個寫文章的人思路清晰,能把話說明白,讓讀者知道作者在寫什麼,敘述一件事,能說的清,有先後。議論文裏有理有據,觀點明確。

這些叫文筆流暢,文筆好又是更上一層樓的事情了。

打個比方,看到黃昏美景,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說,鳥在河上飛,水和天的顏色一樣。

好的文筆運用修辭,能掌握技巧,抓住人心,讓人讀了想繼續,能回頭細細品味。

流暢的意思是什麼?

詞目:流暢

拼音:liú chàng

詞性:形容詞

釋義:

1流亮(流暢明白)流便(指文筆流暢,不滯澀)流美(流暢華美流暢動聽)

2流利通暢

寫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而且筆調流暢

3很通順

文筆流暢

例句:他的英語說得非常流暢。

基本解釋:

1. [smoothlybe easy and smooth]∶流利通暢

寫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而且筆調流暢

2. [with ease and grace]∶很通順

文筆流暢

爲什麼有人說大文學家們的文筆並非驚豔,而是流暢厚重?

我們把這個問題簡化。這裏的“大文學家”是代表了大衆認可,也就是普遍規律。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捋清楚以方便回答。

這個問題其實是: 爲什麼說文筆驚豔不如流暢厚重?

文筆原有幾個意思,是指文章本身,寫文技巧,泛指文體或者文章風格。但是在今天我們提到文筆,一般是指創作者獨特寫作技巧形成的個人風格。所以才能用“驚豔”、“厚重”這樣的詞來形容,這是作者行文風格給讀者最直接的感受。

“驚豔”的風格從哪裏來?自然是從新奇有趣的文章構思、特立獨行的表現方法而來。這一點在早期詩歌中表現非常明顯,特別是曹植開創詩文修辭之後,詩風走到南北朝末期進入了一個形而上的極端,成爲了極其精緻、靡麗的“齊梁體”。當時蔚然成風,南朝詩人樂此不疲,並且鄙視來自北方的蒼茫大氣、粗糙明白的詩風。

不過這種空洞浮華的唯形式主義,對詩文內容方面卻沒有提升,一直停留在書寫風月雲露,美女情致。進入國家氣象開始昂揚向上的時期,就被初唐詩人猛烈批判。

爲什麼呢?因爲對錶現手法的新奇勁過去之後,文章內容“興寄都絕”(陳子昂語),就是不說浩然正事。花樣玩得再奇巧,就好像茶道之前的動作五花八門,結果泡出來還是屎味的茶湯,有誰會喜歡?好的文章,需要新奇、有趣的文筆再加上充實豐滿的內容,所謂之“文質彬彬”,正如美女茶道師鼓搗了一陣子養眼的手藝,端出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來,這纔是一種享受。

盛唐詩,就是這杯香茗。

所以, 人們反對的並不是驚豔的文筆,而是反對驚豔文筆之下的華而不實。

那麼,什麼是流暢厚重呢?這同樣是對文風的形容,有牽涉到內容,也可能僅僅是寫作習慣。流暢,就是平直、順暢,不故意彎彎繞,有事說事,說完就好,不故弄玄虛。這自然不會產生敘事驚豔感,是和上面那種文筆相對應的,即放棄了各種奇特的構思和修辭手段,以通順明白爲第一要義。

這在詩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居易後期的詩作。白居易老了之後寫詩,一定要先給老嫗讀懂纔算合格,也就是說不玩文人那些花架子,讓大家明白纔是好作品。他這種風格得到了後人和日本人的推崇,是文化不高羣體的福音,因此有很多追隨者,併成爲了一種風格特色,被稱作“香山體”。

被稱作“香山體”就代表了這種詩作是平直、簡明的,相反的在北宋還有個“西昆體”就代表了大量用典,繁複精巧的詩風。這就是詩風的對比,也正是文筆的對比。誰更受歡迎呢?當然是受衆更廣的“香山體”。

但使用流暢文筆的作品是否就一定厚重嗎?也不能這麼說,像發展到後來楊萬里的“誠齋體”,相對於脫胎於黃庭堅的“江西詩派”,當然是流暢,卻講究的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這個就不能用“厚重”來形容了。而且“香山體”如果流暢沒控制好,容易進入流俗,如“江湖詩派”,甚至於打油詩。

流暢固然是流暢了,卻不厚重。

給詩文加上“厚重”的特色最主要還是要靠內容的加成。需要內容充實,眼界高闊、論據豐滿,就給人厚重的整體印象。而具有豐富內容的詩文如果過度修飾,依靠驚豔的“文筆”來表現,又會顯得輕佻,一驚一乍,不復厚重。

所以, 流暢未必厚重,但是厚重必須流暢。

而缺乏內容的厚重,其實也就是個虛架子,有些宋詩就是如此,用流暢的語言講一大堆空洞的大道理,沒有實際內容,讀完之後空空如也,雖然感覺上氣勢厚重,其實也是一個虛浮。

讀者的眼睛是明亮的。這類純粹玩架子的文章不管是驚豔還是厚重終歸被拋棄。

這就歸結到了文藝創作的另外一個問題。

不論驚豔的(反正也會看膩),還是厚重的(老是端着架子),這兩種文風,哪怕是兩者兼而有之,剛柔相濟的文筆,到底對一篇文章的好壞佔多大的分量?

文筆對好文章的加成作用是有的,但是有限。

一篇文章的好壞決定性因素是言之有物、真情流露。

不管是詩也好,散文也好,議論文也好,小說也好,長篇鉅著也好,其最終目的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體裁)向讀者表達創作者的真實情感,引發讀者的共鳴並得到認同。

也就是說,不論什麼體裁的文章,歸根結底都是說服讀者的議論文。而言之有物是議論的論據,真情流露是打動讀者的唯一手段。

至於用什麼文筆來流露真情,在一篇好文章,一個好作者手中並沒有多大區別。如果是短小精悍的作品,新奇、驚豔的手法會讓讀者產生新鮮感,而如果是大部頭作品,這種頻繁跳躍的文筆只會讓讀者在要讀懂你真實創作含義的時候感覺很累。

所以,對於創作大部頭的大文學家來說,驚豔的文筆遠不如流暢厚重。

咱們不如老老實實說事,通過言之有物來流露真情,確實地、長久地打動讀者,纔是一個大文學家的風格和特色。

寫文章無外乎有話要說、說得明白、說得精緻這三點。做到前兩點就是好文章,再進一步做到第三點,就更好。而說得精緻就是文筆特色。

所以文筆對一篇文學作品給讀者的觀感來說,實際上是處於最不重要的位置。

對這些風格特色做出評判的只有讀者,成就創作者的也是讀者,淘汰、評選出大文學家的也是讀者。

歸根結底,是絕大多數讀者喜歡流暢厚重文筆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