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W

意思是: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成語發音: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成語解釋: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

成語出處:三國·魏·陳琳《爲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情況危急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箭在弦上 查看更多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魯迅書信集》:“至於我,其實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意思

意指箭被射出非己所願,乃弦之故,比喻自己雖然是執行者,卻是被人指使,身不由己不得不做罷了。

相關介紹:

釋義: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箭的牛筋繩子。

出處:

三國魏陳琳《爲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譯句:

箭因在弦上,所以不得不發。

擴展資料

相關典故:

袁紹命陳琳作討曹檄文,陳琳領命援筆立就。文章暢快淋漓,結構文辭氣勢無不精彩;曹操於許都正患頭風,覽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頭風立愈。後冀州城破,陳琳被捉見操,操問:“汝前爲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

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爲從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的回答堪爲經典,正是這句妙答使陳琳化險爲夷。

陳琳當時可以說命懸一線,因爲那個時代公開罵人祖宗是非常犯忌的事;曹操當然大度愛才,可涉及忠孝等大是大非問題,殺才也很正常。當時問話看來隨意,其實殺氣騰騰;剛纔,陳琳的上司審配在曹操審案中拒不配合,就被曹操判了個斬立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是何意·出自於哪?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比喻爲形勢所迫,非這樣做不可。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三十二回:“陳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

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都佔領了黃河南北中原地區的部分土地,兩人都想消滅對方,從而統一中原,於是爆發了一場大戰。袁紹部下有個叫陳琳的人,替袁紹寫了一篇申討曹操罪行的檄文,那文章言詞犀利,說理透徹,把曹操罵得一文不值。文章傳到曹操手中。這時曹操正患頭痛病,痛得吃、睡不得。看了陳琳的文章,竟嚇出一身冷汗來,頭痛反而好了。

曹、袁大戰的結果,袁紹幾乎全軍覆沒,陳琳也被俘了。曹操便讓人把陳琳帶來,說:“你寫的檄文,罵我也還罷了,可是怎麼連我祖父、父親也侮辱了呢?”陳琳答道:“那時我是效忠袁紹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曹操愛惜陳琳的才華,所以沒有殺害他,反而讓他做了“從事”官。袁紹手下的人,聽說曹操連陳琳也寬恕了,就覺得曹操是個愛才的人,胸襟寬廣,便都投降了曹操,中原的局勢從此穩定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是什麼意思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意思?

解釋一個人被逼到了絕境不能不做某件事情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記載,戰國時,楚國有位善射的人名叫養由基,他的射術天下聞名,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是著名的養一箭雙鵰出自《戰國策》,意思是一支箭射中兩支雕的眼睛,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用於人或事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近義詞一箭雙鵰、一箭穿心、一箭雙鵰反義詞強弩之末、不了之、作法自斃燈謎雕蟲小技;一箭雙鵰、一箭三雕;一箭穿心;一箭雙鵰英文be in a position to do sth;be in the face of a situation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典故出處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什麼意思?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這個成語大家應該也是有聽說過,雖然並不算一個日常上的高頻成語。可能一般我們會用箭在弦上來替代,兩個詞的實際意思是差不多的。那這次就爲大家介紹一些矢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典故出處,還有釋義解讀。當然這個成語是在三國時期有出現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詳細的故事經過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太平御覽》五九七注引《魏書》,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主要人物爲曹操和陳琳。原文如下:

陳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爲本初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陳琳曾經爲袁紹寫了一篇《爲袁紹檄豫州文》,痛斥曹操。當時曹操正患頭風病,臥牀不起,讀完陳琳這篇檄文後不猶得坐了起來,開頭說道:“這篇文章治好了我的病。”到了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鄴城,抓獲陳琳,對陳琳說:“當年你爲袁本初寫檄文,數落我的過錯也就算了,爲何要痛罵我的祖宗三代呢?”陳琳謝罪道:“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曹操愛惜陳琳的才能,便沒有追究。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陳琳口中的“矢在弦上,不得不發”,意爲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這也是由陳琳所首創的三個成語中的一個。

陳琳是漢末時期的一位著名士人,早年曾加入大將軍何進幕府,堅決主張誅殺宦官。何進被殺後,陳琳投靠了袁紹,並在獻帝建安五年寫了一篇著名的《爲袁紹檄豫州文》,風格豪放,筆力強勁,堪稱漢末三國時期的一篇雄文。

在這篇檄文中,陳琳歷數曹操的種種罪行,指責曹操“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緻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同時,陳琳還將曹操斥爲“贅閹遺醜”,又說曹操的“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難怪曹操看完後直冒冷汗,連頭風病都痊癒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