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5W

意思是:樂:愛好。智者愛好水,仁者愛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成語發音: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

成語解釋:樂:愛好。智者愛好水,仁者愛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什麼意思

一般的人說,“知者樂水”的意思是說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爲水性流動。“仁者樂山”是說仁慈的人喜歡山。這種解釋是不對的。正確的解釋是:知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

深度解釋

山水相依,互爲襯托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爲什麼“仁者樂山”呢?,孔子說,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鳥獸羣集,人們生產生活所用的東西山上都能產出,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山產出了許多對人們有用的東西,可是山並不從人們那裏索取任何的回報。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給予,沒有厚此薄彼,山還興風雷做雲雨,貫通天地,調和陰陽二氣,降下甘霖惠澤萬物,萬物因此得以生長,人民因此得以溫飽。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於見山的原因。

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爲什麼智者樂於見水呢?孔子說,水擁有一切生命的物體而出乎於自然,就像人的美德一樣。水流向低處,蜿蜒曲直,卻有一定的方向,豪情正義,勇往直前,洶涌澎湃,沒有止境。所以人們開掘堤壩使之流淌,它就會一瀉千里,即使水跌入萬丈深淵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懼。水無所不達,萬物出入於它而變得新鮮潔淨,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智者像水一樣活潑而充滿靈氣,仁者像山一樣穩健和大度,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像山離不開水,水離不開山一樣。我們應該深刻地領悟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這是濃縮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一樣深邃寬廣,像山一樣高瞻遠矚,智而懂得變通,仁而心境平和,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人生中會遇到各種的苦處,具有樂觀豁達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態,就能正確面對,超越自我。

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

水的深廣,山的高遠,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孔子正是用這種對比的方法,告訴我們一個爲人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一樣偉岸、崇高、穩健,才能更好廣播於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一樣深藏不露,波瀾不驚,才能更好地積蓄成長的力量,像水一樣活潑自在,瀟瀟灑灑。自古以來,中國有許多著名的畫家都鍾情于山水。因爲他們深刻地領悟到了山和水蘊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獨立無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堅定的獨立,不依附哀求別人,更不會爲私利、爲五斗米向別人折腰屈膝。山穩重,並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則上固守節操,具備“知其不可而爲之”的高尚情操。

總結:我們讚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既充滿活力,又穩健大度,這樣就能描繪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說智者的樂是動性的,像水一樣。仁者的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

出處: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

釋義有兩種:

1、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2、“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賞析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註》裏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聖人智仁雙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非他莫屬

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什麼意思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意思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爲外在的事物所動搖。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這句話出自《論語》,孔子當時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其意思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爲外在的事物所動搖。在儒家看來,自然萬物應該和諧共處。作爲自然的產物,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另一理解爲“智者樂,水”——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的含義是什麼?

意思是: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

兩個“樂”都讀作yào,是喜好的意思。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論語·雍也篇》。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愛好活動,仁德的人愛好沉靜。聰明的人活得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擴展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爲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爲“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爲“語”。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爲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爲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變成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爲“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_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