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1W

彩禮是指婚姻關係當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親屬依據習俗向對方(主要指女方)及其親屬給付的錢物。給付彩禮的行爲,雖然在法律上不提倡,但也不禁止。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彩禮一直都是有着深遠意義的,以下回答很中肯:

1、彩禮最重要的是一種態度問題,男方給女方彩禮,不管彩禮的多少,最起碼是對女方的一種尊重和重視。

2、彩禮的問題主要是彩禮數額的問題,很多男方覺得彩禮太高,娶不起媳婦都不願意掏彩禮,這個觀點不對,數額多少可以和女方商量,但是不可以不給。

3、女方對於彩禮也不可以漫天要價,畢竟這又不是賣女兒,彩禮過高會讓男方經濟壓力過大,日後一起過日子也不太好。

彩禮一事,是根據雙方地方風俗和家庭水平決定的,而不是亂來的。

自古就有彩禮一說,既男方拿出一份可管的財產,包括房產、金銀等不限。這些資產以彩禮的形式交由女方孃家保管,婚後由女兒帶至新家,或者貼好封條暫存於孃家一小部分,用以保證女兒女婿在新家庭的後備資金。

嫁妝,即女兒出嫁,孃家心疼女兒,準備家常用品,包括被子、梳妝檯、出行用具、碗筷等金銀資產不限。寓意,雖然女兒外嫁,吃穿用度孃家還是幫襯了的,料想女婿吃住用度都來自孃家,也不好慢待了女兒。

彩禮源於周代,周禮中對婚姻禮儀分爲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而納采,就是“納其採擇之禮”,也就是男方到女方提親,雙方商定婚姻的儀式。通常,納采只需要一對活雁,表達言而有信之意。

六禮中還有一個重要環節:納徵。

納徵是在經歷前面幾個步驟、婚事基本敲定後,男方派人送訂婚禮物到女方家,比如在先秦時期是布帛、鹿皮等值錢的硬通貨,而後來則發展到金錢財物、甚至還有店鋪房產。

而這些男方送來的禮物,也就成了後世約定俗成的彩禮。在以前,彩禮的意義是這樣的。而在現在的新時代,彩禮的意義,有不同了。

注意: 2019年1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19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開展高價彩禮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應返還彩禮

彩禮在性質上是屬於“附解除條件的贈與”。即“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百姓操勞多年,傾其所有給付彩禮,是迫於地方習慣做法,爲了最終締結婚姻關係,不得已而爲之的。這種目的性、現實性、無奈性,都不容否認和忽視。作爲給付彩禮的代價中,本身就蘊涵着以對方答應結婚爲前提。如果沒有結成婚,其目的落空,此時彩禮如仍歸對方所有,與其當初給付時的本意明顯背離。”而且,依據“作爲給付彩禮的代價中,本身就蘊涵着以對方答應結婚爲前提”這一內容。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是男人對自己喜歡的女人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女方父母養育女兒長大的一種感謝,給彩禮只是一種表達心意方式。

彩禮的意義是一個男方把女方當作珍寶誠心求娶的態度,男方下聘,女方納彩是自古就有的習俗。是說男方要娶女方爲妻時,需要給女方家禮金物品和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彩禮。

至於彩禮給多少錢這也是按照當地情況或其他因素而定的,彩禮是指婚姻關係當事人一方及其親屬依據習俗向對方及其親屬給付的錢物。給付彩禮的行爲,雖然在法律上不提倡,但也不禁止。

彩禮特點:

1、該地有給付彩禮的習俗,婚前給付一般與締結婚姻有關。

2、從給付金錢的數額或者實物的價值上進行考量,彩禮一般爲數額較大的金錢或者價值較高的實物。

3、彩禮的給付,都是非自願的,往往迫於當地行情及社會壓力而不得不給。

4、彩禮給付、接受的主體往往不侷限於男女雙方本人,給付方包括男方及其父母兄姐,接受方同樣包括女方及其父母等近親屬。

5、彩禮主要歸女方孃家。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結婚爲什麼要彩禮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是需要彩禮的,而一般都是男方給女方彩禮錢,那麼我們在這裏便要了解一下彩禮的意義和作用?結婚爲什麼要彩禮呢?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彩禮的真正意義是男方誠心求娶女方,按說彩禮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儀,男方會衡量自已實際情況拿出相應的彩禮來表示心意,而不是女方價碼的界定。而彩禮的界定和索要,讓人有種反感和敵對情緒,使人心裏不舒服,感覺像談生意,談成就嫁談不攏就散。如果說彩禮給女方是按習俗,是給女方的一種踏實穩定的保障,以防婚姻有變故,女方有這筆錢不至於作難。願意給和索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感受,願意給是一種心甘情願的付出,沒有敵對情緒,而且給的舒服而愉快。

結婚爲什麼要彩禮呢

適當的彩禮,對於婚姻而言,起到一定的壓艙石作用,雙方不會輕易離婚,男方願意在婚姻中投了一定資金,那麼就比較看中長遠收益:一家三口,人生幸福。對於女方而言,也有了安全感。彩禮也是一個新的家庭的啓動資金,兩個年輕人在一起,如果生活遇到應急的事情,有了彩禮這筆資金,生活還能夠過下去,男方出彩禮,女方出嫁妝,兩個家庭注入資金,這樣一個新的家庭就能穩定地經營下去。但現在的問題是,男方面對高額的彩禮,無能爲力,只好不結婚;女方父母收彩禮,卻視同賣女兒,彩禮變成了女方家庭的資金,而不是男女雙方的新家啓動資金,彩禮就變味了,兩情相悅的婚姻關係,變成了愛情買賣。

彩禮是訂婚時候給還是結婚時候給

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首先,訂婚禮金也稱爲聘禮,是我們中國一直流傳得婚嫁習俗。在訂婚的時候男方給女方訂婚禮金,一般代表的是你願意取女方的決心。並且是你向女方父母表達的誠意。當女方接下了男方的彩禮,就代表你們的婚事已定。如果是雙方都沒有舉行訂婚儀式的情況下,男方的訂婚禮金就必須在婚前交給女方父母。至於禮金的多少,就要看男方的經濟實力了。訂婚禮金,包括在訂婚彩禮裏面的。對於各個地方,對於訂婚禮金都有不同的習俗,但也有一些共性是可以借鑑的。比如,訂婚禮金給的金額數字都是比較吉利的另外,金額的多少不重要,都是表達對愛情婚姻的一種寄託和尊敬。

彩禮要回禮嗎

如果新娘家的經濟條件還不錯,那麼女方家一般都會把男方給的彩禮錢分毫不差的退回去,或者是另外增加一些金錢退回去。就比如說男方給了女方彩禮錢是10萬,那麼女方家就會把這十萬元原封不動的打到自己女兒的卡中,給女兒作爲新婚的生活資金。如果女方家的經濟條件落後,那麼男方給女方家的彩禮錢既可以回一些,也可以不回。不過,有一些經濟落後的女方家庭會把彩禮錢回一些到自己女兒的身上,作爲嫁妝。但是,如果女方父母沒有給女兒回彩禮,就一定會給自己的女兒買一些金銀首飾。

彩禮存在的意義引發熱議,彩禮的作用具體是什麼?

彩禮成爲現在很多談婚論嫁的家庭的重點矛盾。雖然《民法典》已經明令規定談婚論嫁時不可以索要彩禮,然而仍然有很多封建落後的地方有這種習俗。在新時代下,彩禮存在的意義引發熱議,彩禮的作用不只是女方家庭把女兒賣給男方,從此相夫教子、成爲男方家中的人。如果非要談論彩禮,那麼一定是門當戶對,兩方家庭分別把彩禮和嫁妝帶到新的家庭,共同爲兩個孩子的生活提供啓用資金。

首先,彩禮並不是一方送給另一方的金錢,而是雙方給新的家庭提供的啓用資金。很多人談論到彩禮錯誤的認爲彩禮就是男方給女方父母的錢,這是對女方父母撫養女方長大成人的辛苦補貼,然而在新時代下,女方嫁給男方並不是永遠不回家,更不是完全成爲男方家中的人,因此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彩禮和嫁妝應該是相等數量的,雙方給新的家庭提供啓用資金,讓兩個年輕人可以開始幸福的婚姻生活。

其次,彩禮和嫁妝都是雙方父母給新人的祝福,並不存在必須給多少錢這樣的說法。如果說到彩禮和嫁妝,那麼應該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錢就出多少錢,這是雙方父母給新人的祝福,更是一點點小的心意。而有些地區規定彩禮和嫁妝的數量,這完全是落後的封建傳統。如果女方家向男方索要彩禮並且規定其份額,那麼這和變相分家產沒有任何的區別。

另外,古代的彩禮等於買斷這個女兒,而現在的彩禮卻完全變了味道。在古代,男方給女方父母彩禮是買斷這個女兒,從此這個女孩和母家沒有任何關係。而現在的彩禮雖然保留了其風俗,卻沒有懂得其含義,有一些女方家庭強行索要彩禮,甚至不給彩禮就不想結婚,這完全是一種畸形的社會現象,更是把女兒當成了發橫財的資本。

男生和女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那麼雙方家庭也都是普通家庭,並不存在誰必須付出的更多一些這種說法。男女平等的社會環境下,彩禮和聘禮應該是同等分量,並且根據其家庭的經濟實力決定,算是雙方父母給新婚小兩口的第一桶金。因此,彩禮和嫁妝只是雙方父母希望婚後有一點積蓄,兩個孩子生活幸福就可以,這纔是彩禮真正的意義。

彩禮的意義和作用 關於彩禮的意義介紹

1、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2、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爲。有些地方習俗稱爲納徵,徵是成功的意思。

3、“天價彩禮”陋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正日益受到關注,一些地區爲此開展了多種行動進行整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爲。”

彩禮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爲什麼結婚時要有彩禮呢?

彩禮的意義是買賣,並非心意,彩禮從古延續至今,給的多的,證明家庭好,姑娘嫁的好,給的少的,則是,嫁的不好,婆家沒有能力!

彩禮又稱“財禮”、“定禮”或“茶禮”!

從前,婦女處於從屬地位,甚至於視爲可以買賣的商品。男女雙方家長談妥親事後,男方要先付給女方一筆財物,就同商人談成買賣以後先付定金一樣,送彩禮稱爲“下定”。

我國最早的禮儀經籍—《禮記》中,就有“非納幣不交不親”和“無幣不相見”的記載。

可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有此俗。到了南北朝,有些破落貴族,自矜門閥聲望,有錢人家欲攀“高門”,娶他們家的女兒,就要索取人家許多財物,當時稱爲“買婚”。

由此可見,要彩禮的實質,就是把婦女當成商品,這是輕視婦女、侮辱婦女人格的一種陳規陋習。

那古人的彩禮都送啥呢?

按照古禮,彩禮主要有三類:一是“玄縹”,就是用深紅和淺紅兩種顏色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當時五匹爲一束,也就是送去五匹長的帛;三是“儷皮”,就是成雙的鹿皮。看來古人最初還是比較淳樸的,送的彩禮基本上都是結婚過日子的居家用品。

古人送的彩禮數額很高!

古代不是單向送禮。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禮,女方家同樣也要置辦豐厚的嫁妝。

特別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風。很多時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蘇軾的弟弟蘇轍,爲了給女兒置辦嫁妝,特意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好地,湊了“九千四百緡”錢嫁女,他在日記裏說這叫“破家嫁女”。

九千四百緡就是9400貫,宋朝一貫錢的購買力摺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說蘇轍給女兒置辦的嫁妝摺合今天700萬元左右。厚嫁之風在江南地區尤甚。南宋有個叫鄭慶一的女子出嫁,嫁妝包括500畝土地、30間商鋪,還有10萬貫銅錢——這些東西拿到今天的上億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