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暇給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7W

意思是:暇:空閒;給:豐足;夠。每天都沒有一點空閒。形容非常繁忙。

日不暇給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日不暇給

成語發音:rì bù xiá jǐ

成語解釋:暇:空閒;給:豐足;夠。每天都沒有一點空閒。形容非常繁忙。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 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樑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成語繁體:日不暇給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沒有時間休息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給,不能讀作“ɡěi”。

近義詞: 日理萬機 日夜操勞

成語例句: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

日不暇給的意思 日不暇給的含義

1、日不暇給,是漢語的一則成語。這則成語意思是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其本身結構爲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

2、成語出處:“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樑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後人據此提煉出“日不暇給”這一成語。

日不暇給的意思是什麼 日不暇給造句 近義詞反義詞

日不暇給的意思: [rìbùxiájǐ]

《漢書·高帝紀下》:“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指事情很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不暇(xiá):沒有時間。給(jǐ):夠。

日不暇給百科解釋:

暇:空閒。不:沒有。意思是天天沒有時間,現比喻因事物所困而繁忙。

日不暇給的詳細解釋: 日不暇給 [rì bù xiá jǐ]

暇:空閒;給:足夠。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

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之勢。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

日不暇給的近義詞: 日夜操勞,夜以繼日,日理萬機日不暇給的反義詞: 無所事事日不暇給的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樑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日不暇給造句:

1、張老師身兼數職整天早出晚歸,真是日不暇給。

2、目前學習太緊張,很有些日不暇給之感。

3、你一人身兼數職,日不暇給,應該多找兩個祕書。

4、你一人身兼數職,日不暇給,爲什麼不找個祕書?

5、近來單位事情真多,家裏也出了點麻煩,忙得我日不暇給。

6、他調到局裏以後,工作忙碌,日不暇給。

日不暇給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日不暇給

【拼音】:

[ rì bù xiá jǐ]

【解釋】:

暇:空閒。不:沒有 。意思是天天沒有時間,現比喻因事物所困而繁忙。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 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樑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舉例造句】:

這裏實在也是一個令人目不暇給的娛樂天地。

【成語典故】:

“日不暇給”這則成語的“暇”是空閒的意思。這則成語表示事務繁重,時間不夠用。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高檻本紀下》,雖日不暇給,規摹私遠矣。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劉邦剛做皇帝的時候,朝廷直接統治的領土不過十五個郡,其餘的土地都封給有功的諸侯王,幾乎恢復了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但是,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必要的,不這樣做就不能換得這些人攻打項羽,不能換得這些人對漢皇帝名義上的承認,也就不能換得統一與和平。

爲了求得一個安全的環境,必須建立各種規章制度。秦朝的各種規章制度都已經廢除,新的還沒有建立。爲此,劉邦命丞相蕭何制訂一個國家根本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蕭何從縣吏一直當到大臣,對民情比較熟悉。早在起義軍進入秦都咸陽的時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情況。他奉命後,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參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軍事方面也得有個法令。韓信是位卓越的軍事家。在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劉邦讓他制定軍法。大臣張蒼是有名的歷算家,劉邦叫他制定了有關歷數、度、量、衡等的規章制度。他還命博士官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使君臣之間有了規定的禮節,大家都能遵照執行。劉邦年輕時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了皇帝也沒有讀書的習慣。太中大夫陸賈喜歡讀書寫文章,還常常在劉邦面前談論《經》、《書》。劉邦每天處理政事已經非常繁忙,時間不夠用,聽多了就感到厭煩。有一次,他罵陸賈道:“我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關《詩》、《書》什麼事!”

陸賈又耐心地說:“陛下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騎在馬上治理天下嗎?自古以來的聖君、賢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辦法,文武不能偏廢,國家才能鞏固。”

劉邦覺得陸賈說的話有理,便說:“好吧,你既然知書達理,就把秦朝爲什麼滅亡,我爲什麼取得天下,以及從古到今朝廷興亡成敗的大事,都寫出來給我看。”不久,陸賈寫出了十二篇文章。劉邦看後覺得很有啓發,就把這些文章編成一部書起名《新瓊》。

劉邦還立下誓約,並叫人將分封功臣的文書用硃砂書寫,鑄成鐵券,把它放在金屬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後藏在宗廟裏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這樣,劉邦雖然每天忙得一點空閒時間也沒有,但離他所要達到的規模還遠得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