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9W

意思是:指人不能因爲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爲。

小時了了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小時了了

成語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成語解釋:指人不能因爲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爲。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成語繁體:小時了了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查看更多小時了了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小時了了大時佳,五歲孩童已足誇;計縛劇盜如反掌,直到天子送還家。”



小時了了的意思

小時了了該成語的意思是:人少年時聰明。

用法:褒義,謂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出處: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爲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成語“小時了了”即出自於此。

成語寓意: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爲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裏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在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有心譏剌、輕視人的意思。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小時了了什麼意思

小時了了(liao三聲):小時候聰明。

出處:

“小時了了”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選用了文中陳韙(wěi)的話。

“了了”古音應讀作(líng,lì),做聰明伶俐講,意思是明白,聰明。偏正式用法。說明人不能因爲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爲,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現象。

擴展資料:

成語典故:

十歲時,孔融隨父親到了京城洛陽,想要拜訪當時的一位大名士李贗,李贗在當時的士大夫羣體裏很有名氣,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接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進李府的大門,如果不是當世名士或者他的親戚,一般是見不到李贗的。

這天,孔融來到李府門外,他對看門的人說:“我是你家主人的親戚,請爲我通報一下。”看門的人一聽也不敢怠慢,通報後就放孔融進門了。

等進了門,李贗覺得他面生的很,便問道兩人有何親戚關係?孔融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你姓李,是李耳的後人,當年我的祖先曾向你的祖先請教學問,所以我們兩家是世交啊!”當時在場的人不少,對孔融的回答都感到很驚奇。

但太中大夫陳韙卻不以爲然,他開口說了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了未必有出息。

但孔融不甘示弱,聽了立刻反脣相譏:“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嘲笑陳韙小時候肯定很聰明,所以現在才混的這麼差。這話一出,陳韙頓時啞口無言,只有李贗大笑着說道:“憑你這口才,以後必成大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了了用來比喻什麼?

小時了了

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解釋:指人不能因爲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爲。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例子: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爲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爲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裏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意思是小時候很聰明,長大未必很有才華。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的故事,本文記敘了孔融幼時的一件趣事,生動地表現了孔融的智慧、機敏與博學,讀來讀去使讀者不禁擊節讚賞,意興盎然。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的職務。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衆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纔去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後,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爲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纔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侷促不安。

《世說新語》主要記錄了當時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即是當時名士之間交往言談的記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