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來源:趣味百科館 7.08K

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位於青島。成立於1950年8月1日,當時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由童第周、曾呈奎、張璽等籌建。1954年1月改爲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7年8月擴建爲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1959年進一步擴建爲多學科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見彩圖

什麼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童第周爲第一任所長,1978年曾呈奎任所長,1984年劉瑞玉任所長,曾呈奎爲名譽所長。

海洋所下設8個研究室:海洋水文物理研究室、海洋地質研究室、海洋化學研究室、海洋儀器研究室、海洋植物研究室、海洋無脊椎動物研究室、海洋脊椎動物研究室、海洋實驗動物研究室。此外,還有圖書資料情報室、煙臺和廈門兩個工作站、中心實驗室,以及海洋生物培育樓、黃島魚蝦養殖與水生生態系試驗站、海洋動植物標本室等機構和設施。擁有“科學一”號等海洋調查船。

海洋研究所現階段主要研究任務是:開展中國海和鄰近大洋和南大洋的綜合調查和研究,以及海洋科學各分支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研究重點是:

(1)海洋生物生產力和魚、蝦、貝、藻等動植物增養殖生物學方法的研究;

(2)與海底石油及其他礦產資源開發有關的海洋環境及工程地質調查研究;

(3)東海、黃海的環流結構,海-氣相互作用及海洋對氣候影響的研究;

(4)河口和近岸海域的開發對環境、生態及資源的影響和保護對策的研究;

(5)海底岩石圈組成、結構和演化的研究,以及海底礦產資源的遠景評價。

海洋研究所先後在中國近海及鄰近大洋開展了多項綜合調查、漁業資源和漁場調查,進行了多項專題調查和實驗研究,並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了解了中國近海的溫、鹽結構特點,水團和海流系統的狀況及變化規律,潮汐、潮流和波浪的動力機制,海底地貌和沉積礦物的組成、構造特徵及其演變規律,海水化學要素的分佈、變化特點及某些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海洋生物的分類、形態、區系組成、羣落結構、數量變化及主要種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重要資源的蘊藏和開發利用前景。發現了海洋生物大量新種、一些新屬和新科。對中國近海主要生物生態類羣及重要經濟種的資源分佈和變化,及其繁殖、發育、生長的生理生態特點,也有較好的研究。提出了海帶、紫菜、對蝦、貽貝、扇貝、梭魚、牙鮃等重要經濟生物的人工育苗方法及養殖栽培生產工藝,開始對蝦、牙鮃進行人工放流。此外,在船蛆和污着生物防除、海水金屬腐蝕及防護、港灣泥沙洄淤動態等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並研製了一些海洋觀測和研究用的儀器設備。

海洋研究所還積極參加和組織海洋科學國際合作,推動了國際間學術交流。該所編輯出版《海洋科學集刊》和《海洋科學》,並與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共同編輯《海洋與湖沼》、《中國海洋湖沼學報》(英文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