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相駭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5W

意思是:大言:誇大的言辭;駭:驚擾。說大話嚇唬人

大言相駭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大言相駭

成語發音:dà yán xiāng hài

成語解釋:大言:誇大的言辭;駭:驚擾。說大話嚇唬人

成語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吾將瞷良人之所也》:“他覷見俺似嬰孩,大言相駭。”

成語繁體:大言相駭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世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大言相駭,打一生肖

大言相駭,打一生肖。生肖是老虎。

大言相駭dà yán xiāng hài 詞典解釋 駭:驚嚇,震驚。說大話,嚇唬別人。

驚嚇: 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孩子受了驚嚇,哭起來了。震驚: 大吃一驚:大爲震驚|震驚中外。

嚇唬: 恐嚇;使人害怕:別嚇唬孩子。

說大話: 誇口說話或言過其實地說話。

大什麼相什麼的成語

沒有大什麼相什麼的成語,不過有“大言相駭”這種漢語詞彙和“大相逕庭”這種“大”和“相”相連的成語。

【成語的定義】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大言相駭詞彙的相關介紹】

大言相駭的拼音:dà yán xiāng hài。

大言相駭的基本釋義:說大話,嚇唬別人。駭:驚嚇,震驚。

大言相駭的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他覷俺似嬰孩,大言相駭。”

【大相逕庭成語的相關介紹】

大相逕庭的拼音: dà xiāng jìng tíng。

大相逕庭的基本釋義: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

大相逕庭的出處:《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形容一個人被驚嚇後,愣住的成語有哪些?

1.目瞪口呆

【讀音】mù dèng kǒu dāi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釋義】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例句】他不假思索,提筆就寫下了這道難題的答案,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2.驚慌失措

【讀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釋義】失措:失去常態。由於驚慌,一下子不知怎麼辦纔好。

【例句】事情來的那麼突然,我們都驚慌失措,唯有他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3.張口結舌

【讀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出處】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兇手感到這聲音象是一個鐵棒擊打在他的頭上,他轉頭一看,大驚失措,張口結舌。”

【釋義】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着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例句】他被突來的質疑問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

4.呆若木雞

【讀音】dāi ruò mù jī

【出處】《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釋義】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例句】你怎麼呆若木雞?在想什麼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大清早就吵架,撂下一句狠話就走了,只剩下呆若木雞的我。

5.瞪目結舌

【讀音】dèng mù jié shé]

【出處】清·黃軒祖《遊樑瑣記·顧嘉蘅》:“羣知爲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釋義】睜着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例句】沒想到一聲炮響就把他嚇得瞪目結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