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渴穿井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7.46K

意思是:穿:打。臨到口渴時纔想到鑿井。比喻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臨渴穿井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臨渴穿井

成語發音:lín kě chuān jǐng

成語解釋:穿:打。臨到口渴時纔想到鑿井。比喻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成語出處:《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成語繁體:臨渴穿井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臨渴掘井 

成語例句:我們得有充分準備,不能臨渴穿井



臨渴穿井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麼?

編號 4278 成語 臨渴穿井 注音 ㄌㄧㄣˊ ㄎㄜˇ ㄔㄨㄢ ㄐㄧㄥˇ 漢語拼音 lín kě chuān jǐng 釋義 義參「臨渴掘井」。

見「臨渴掘井」條。

典源 此處所列爲「臨渴掘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四氣調神大論》1>夫病已成而後藥2>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3>,不亦晚乎!〔註解〕(1)典故或見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2)藥:投藥治療。

(3)鬥而鑄錐: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

比喻時機已喪失。

錐,音ㄓㄨㄟ,本是尖形鐵器,此指兵器。

〔參考資料〕《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晏子對曰:「不然。

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賢。

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爲「臨渴掘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臨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

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也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

這篇〈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強調人應依據四時陰陽調整作息以養生的重要性,闡明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順應節氣就不會生重病,是養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療,亂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這樣豈不是太晚了!後來「臨渴掘井」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事到臨頭才着手準備,爲時已晚。

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爲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

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爲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

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面臨災難才趕緊鑄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趕緊挖井取水,雖然緊急採取行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會更明白。

書證 01.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八.張仁表念太一救苦天尊驗》:「即高聲念太一救苦天尊十餘聲,牽頓者皆笑曰:『臨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 用法說明近義詞:

反義詞:辨識 參考語詞 臨渴掘井

臨渴掘井的意思

問題一:臨渴掘井是什麼意思?臨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

―臨: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類似的詞語有: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

出處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問題二:臨渴掘井的臨是什麼意思詞 目 臨渴掘井

發 音 lín kě jué jǐng

釋 義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纔想辦法。

出 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示 例 一着空虛百着空。~,悔之何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問題三:臨渴掘井下一句是什麼意思做事情沒有提前準備,事到眼前纔想着解決,而不是打好提前量,與未雨綢繆相反

問題四:宜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是什麼意思。做事應有預案,有所準備,切忌不要臨時抱佛腳。

問題五: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是什麼意思還未下雨就開始籌謀挖井,切勿等口渴沒有水了纔開始挖井。要爲將來打算,而不是遇到困難纔開始籌謀。

問題六:臨渴掘井的出處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問題七: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什麼意思應該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不要事情快發生纔想辦法。

綢繆:緊密纏縛。

未雨綢繆: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u/3lcK

臨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u/YK

臨渴掘井是什麼意思?

臨渴掘井:臨: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出處: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譯文:就像渴了纔去挖井,快打仗了才鑄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

擴展資料

同義詞:

1、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措手:着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着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出處:宋 活本《錯斬崔寧》:“魏生措手不及;通紅了臉。”

譯文:魏生沒有準備,臉都紅了。

2、臨陣磨槍:到陣前要作戰時才磨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做準備。

拼音:lín zhèn mó qiāng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

譯文:事到臨頭才做準備,已經沒用了。

3、臨時抱佛腳:原意爲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促張羅爲“臨時抱佛腳”。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出處: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譯文:到老了纔信佛,教妻子讀黃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臨渴掘井

臨渴掘井 詳解

臨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纔想辦法。

臨:臨到,接近。

典故:春秋時期,魯昭公被魯國人趕出魯國,他逃難到齊國。齊景公問他爲什麼把國王的位子給丟了,他說他沒有任用忠良之材,只信任那些吹噓拍馬之輩。齊景公問晏嬰魯昭王能否重新做一個好國王,晏嬰認爲一個臨噎而掘井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臨渴掘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

臨渴掘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答:比 喻 事 先 沒 有 準 備,臨 時 才 想 辦 法。

臨 渴 掘 井

【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解釋】: 到 口 渴 才 掘 井。比 喻 事 先 沒 有 準 備,臨 時 才 想 辦 法。

【出處】: 《黃 帝 內 經 · 素 問 · 四 氣 調 神 大 論》:“夫 病 已 成 而 後 藥 之,亂 已 成 而 後 治 之,譬 猶 渴 而 穿 井,鬥 而 鑄 錐,不 亦 晚 乎!”

【舉例造句】: 一 着 空 虛 百 着 空。臨 渴 掘 井,悔 之 何 及。 ★明 · 許 仲 琳《封 神 演 義》第 三 十 五 回

【拼音代碼】: l k j j

【成語繁體】:

【成語注音】: ㄌ一ㄣˊ ㄎㄜˇ ㄐㄩㄝˊ ㄐ一ㄥ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 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掘”不能讀作“qū”。

【成語辨形】: “渴”不能寫作“喝”;“掘”不能寫作“挖”。

【成語辨析】: “臨 渴 掘 井”和“臨 陣 磨 槍”都 比 喻 事 到 臨 頭 才 想 辦 法,有時可通用。但“臨 渴 掘 井”強調的是“臨 渴”,指 臨 時 急 需;“臨 陣 磨 槍”強調的是“臨 陣”,指 臨 到 做 事。

【近義詞】: 措 手 不 及、臨 陣 磨 槍

【反義詞】: 有 備 無 患、常 備 不 懈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 事 到 臨 頭 才 想 辦 法

【英文】: not make timely preparations

【故事】: 春 秋 時 期,魯 昭 公 被 魯 國 人 趕 出 魯 國,他 逃 難 到 齊 國。齊 景 公 問 他 爲 什 麼 把 國 王 的 位 子 給 丟 了,他 說 他 沒 有 任 用 忠 良 之 材,只 信 任 那 些 吹 噓 拍 馬 之 輩。齊 景 公 問 晏 嬰 魯 昭 王 能 否 重 新 做 一 個 好 國 王,晏 嬰 認 爲 一 個 臨 噎 而 掘 井 的 人 是 不 會 成 功 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