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陵失步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3W

意思是:《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後以“壽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壽陵失步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壽陵失步

成語發音:shòu líng shī bù

成語解釋:《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後以“壽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成語出處:《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繁體:壽陵失步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同“邯鄲學步”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邯鄲學步  壽陵匍匐 查看更多壽陵失步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秦牧《藝海拾貝·“邯鄲學步”》:“‘邯鄲學步’或者‘壽陵失步’這句成語常常被許多人所引用。”



壽陵失步是什麼意思

意思:壽陵,古地名,戰國時燕邑;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了原來已有的技能。

讀音:shòu líng shī bù。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翻譯: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結果沒有學會,而且又把原來自己走路的姿勢忘記了,只能爬着回去了。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

近義詞

邯鄲學步

讀音:hán dān xué bù。

釋義: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長處也丟掉了。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翻譯: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結果沒有學會,而且又把原來自己走路的姿勢忘記了,只能爬着回去了。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

例句:不管學什麼,都不能邯鄲學步,生搬硬套。

壽陵失步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壽陵失步

【拼音】:

[shòu líng shī bù]

【解釋】:

燕國壽陵少年,他特別迷戀邯鄲人走路的姿態,竟專門到邯鄲學習,他非常用心觀摩、效仿、練習,過了一段時間,他沒學會他們走路的姿態,連自己的也全忘了。

【出處】: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

【舉例造句】:

‘邯鄲學步’或者‘壽陵失步’這句成語常常被許多人所引用。

【成語典故】: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嘆了口氣,然後又仰頭朝天笑着說:“你不曾聽說過那淺井裏的青蛙嗎?井蛙對東海里的鱉說:‘我實在快樂啊!我跳躍玩耍於井口欄杆之上,進到井裏便在井壁磚塊破損之處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並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裏泥水就蓋住了我的腳背,回過頭來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蟲、小蟹和蝌蚪,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的快樂!再說我獨佔一坑之水、盤踞一口淺井的快樂,這也是極其稱心如意的了。你怎麼不隨時來井裏看看呢?’東海之鱉左腳還未能跨入淺井,右膝就已經被絆住。於是遲疑了一陣子之後又把腳退了出來,把大海的情況告訴給淺井的青蛙,說:‘千里的遙遠,不足以稱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曠,不足於探究它的深。夏禹時代十年裏有九年水澇,而海水不會因此增多商湯的時代八年裏有七年大旱,而岸邊的水位不會因此下降。不因爲時間的短暫與長久而有所改變,不因爲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減,這就是東海最大的快樂。’淺井之蛙聽了這一席話,驚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說你公孫龍的才智還不足以知曉是與非的境界,卻還想去察悉莊子的言談,這就像驅使蚊蟲去揹負大山,驅使馬蚿蟲到河水裏去奔跑,必定是不能勝任的。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曉極其玄妙的言論,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時的勝利,這不就像是淺井裏的.青蛙嗎?況且莊子的思想主張正俯極黃泉登臨蒼天,不論南北,釋然四散通達無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測不論東西,起於幽深玄妙之境,返歸廣闊通達之域。你竟拘泥淺陋地用察視的辦法去探尋它的奧妙,用論辯的言辭去索求它的真諦,這只不過是用竹管去窺視高遠的蒼天,用錐子去測量渾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嗎!你還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聽說過那燕國壽陵的小子到趙國的邯鄲去學習走步之事嗎?未能學會趙國的本事,又丟掉了他原來的本領,最後只得爬着回去了。現在你還不盡快離開我這裏,必將忘掉你原有的本領,而且也必將失去你原有的學業。”

壽陵失步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壽陵失步

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拼音]

shòu líng shī bù

[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近義]

壽陵匍匐 邯鄲學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