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奪之魄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4.92K

意思是: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天奪之魄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天奪之魄

成語發音:tiān duó zhī pò

成語解釋: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成語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晉書·溫嶠傳》:“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成語繁體:天奪之魄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臨死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天奪其魄 查看更多天奪之魄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隋書·楊玄感等傳論》:“天奪之魄,人益其災,羣盜並興,百殃俱起。”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奪其魄,死期將至。《晉書·溫嶠傳》

【釋義】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用法】作賓語指臨死

【相近詞】天奪其魄

【成語故事】公元594年,赤狄酆舒執政,殺了國君潞子的夫人(晉景公的姐姐),晉國出兵滅了赤狄,殺了酆舒。晉國派趙同向周天子進獻狄國的俘虜,趙同的態度很傲慢,劉康公看後很不高興,罵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民國時期,北京周邊的盜墓活動十分頻繁,清代皇家陵園被盜掘尤其嚴重。我上面的'文章說有清妃陵被盜的事情,就是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不少人可能覺得奇怪,明代皇家陵園爲什麼沒有被盜挖?其實不是這樣,明陵也被盜墓者盯上,並光顧了。

這篇文章,就來說民國時期盜墓者盜明陵一事。

一般來說,亡國後,新朝會將前朝的陵墓破壞,以絕其風水龍脈。所以中國古代各朝的帝王陵多遭盜毀。但有一個朝代例外,就是本書其他章節中也提到的明代帝王陵,總體保存最好,基本上未被破壞。據勘察,北京明十三陵除殉國的末帝朱由檢思陵被盜、萬曆帝朱翊鈞定陵被考古發掘外,其他陵墓的地宮從未被盜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奇蹟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清朝統治者坐了江山,自認爲江山是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手中奪得的,所以對亡朝比較客氣,沒有破壞明陵。即便乾隆盜陵“拆大改小”,破壞的也僅是地面建築。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尊崇朱明王朝,明陵又得到了保護。

但是,盜墓賊卻從來沒有忘記明陵,民國盜墓賊便光顧了十三陵,德陵最先被盯上了。

德陵的主人,是明代倒數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

最早光顧德陵的盜墓賊叫侯顯文,是民國時北京著名的盜墓大賊之一,他系北京昌平縣大辛峯鄉人,地方盜匪,20世紀二三十年代橫行於當地,成立了一支擁有武器的盜墓團伙。這個盜墓團伙盜掘最多的並不是皇陵,而是王爺墳,在昌平一帶的清代王爺墳,幾乎都讓其光顧了。

在昌平縣東30裏的翠華山前,東崔村附近的麻峪,原有一處“六爺墳”,墓主是清道光皇帝第六子奕昕,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侯顯文便率人將六爺墳盜掉了。事先,侯顯文帶話給各看墳戶:“誰出家門就打死誰。”嚇得看墳戶不敢在家裏睡覺,大冬天的躲到雪地裏趴着。

天奪其魄成語

【成語】:天奪其魄

【拼音】:tiānduóqíp

【簡拼】:tdqp

【解釋】:比喻人離死不遠。同“天奪之魄”。

【出處】: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

【示例】:段業,竊也;仲堪,叛也;~,以迷於鬼,而死也固宜。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晉安帝》

【近義詞】:天奪之魄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臨死

天奪其魄 成語接龍

【順接】:魄散魂消 魄散魂飄 魄散魂飛 魄消魂散 魄蕩魂搖 魄蕩魂飛

【順接】:安神定魄 安魂定魄 冰魂素魄 冰魂雪魄 弛魂宕魄 馳魂奪魄 馳魂宕魄 蕩魂攝魄

【逆接】:昂首望天 拔地倚天 拔地參天 白日昇天 白日青天 白浪掀天 抱恨終天 碧海青天

【逆接】:天上人間 天上無雙 天上石麟 天上麒麟 天下一宗 天下一家 天下爲一 天下爲公

四字成語.天?之?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 。

天倫之樂 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係。泛指家庭的樂趣。

天壤之別 壤:地。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天奪之魄 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天府之國 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後專指四川。

天奪之年 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天假之年 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天壤之隔 天上和地下的間隔,形容差別極大。

天人之際 天道與人事相互之間的關係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