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1W

意思是:直:正直;屈:理虧;巧:靈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成語發音: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語解釋:直:正直;屈:理虧;巧:靈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成語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定語、賓語;用於爲人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大直若屈 查看更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的近義詞>>



大屈若直,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什麼意思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qiǎo

ruò

zhuō

biàn

ruò

)

若:似。拙:笨拙。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

真正聰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出

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馬南邨《燕山夜話·藝術的魅力》:“真正的大畫家,卻是~,獨創新面貌。

近義詞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反義詞

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如何翻譯?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出處:《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譯文:

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擴展資料: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爲治國、齊家、修身、爲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爲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翻譯是什麼?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出處:《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譯文: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相關賞析

一個人看似愚笨,其實是最靈巧的。很多人只注意到表面的靈巧,忽略了靈巧可能會引起他人的防備。反之,常常吃虧而不太計較的人,沒有人會把他當成對手,當其他人都在捉對廝殺,弄得兩敗俱傷時,只有他安然無恙,取得優勢。

由此可以引申到孔子對甯武子的稱讚。也就是即:“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在國家上軌道時,顯得很明智;在國家不上軌道時,就變得很愚昧。他的明智,別人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這正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