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餓殍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9W

意思是:餓殍: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後的景象

野有餓殍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野有餓殍

成語發音:yě yǒu è piǎo

成語解釋:餓殍: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後的景象

成語出處:唐·陸贄《祭大禹廟文》:“邦無宿儲,野有餓殍。”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野有餓莩 查看更多野有餓殍的近義詞>>



餓殍是什麼意思

餓殍意思是餓死的人。

亦作“餓莩”。

1、餓死的人。

2、餓得快死的人。

3、餓死。

4、使之餓死。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寡人之於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後漢書·仲長統傳》:“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災,未逮三年,校計騫短,坐視戰士之蔬食,立望餓殍之滿道。”

餓殍造句:

1、過去,每遇到災荒,大批農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2、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3、封建社會時期,每逢災年,百姓飢寒交迫,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

出自:《孟子·梁惠王》第四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廚房裏有肥嫩的肉,馬棚裏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

全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páo)有肥肉,廄(jiù)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piǎo),此率獸而食人也。

獸相食,且人惡之。

爲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

惡在其爲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爲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白話譯文:

梁惠王說:“我樂於聽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有什麼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說:“廚房裏有肥嫩的肉,馬棚裏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如同率領着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爲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孔子說過:‘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該會斷子絕孫吧!’這是因爲木俑土偶像人的樣子卻用來殉葬。

(這樣尚且不可,)那又怎麼能讓百姓們飢餓而死呢?”

擴展資料: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論語》一樣,原無篇名,後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兩三字爲篇名。

《孟子》共七篇,東漢末趙岐爲《孟子》作注時,將每篇皆分爲上、下,後人從之。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爲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爲“亞聖公·樹宸”,尊稱爲“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爲本”。

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寡人之於國也》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餓殍遍野的意思

餓殍遍野的意思是人餓死後的屍體,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拼音:è piǎo biàn yě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飢餓死人

示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

詞性:貶義成語;古代成語

近義詞:屍橫遍野、十室九空

反義詞:人壽年豐、民康物阜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飢餓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