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5W

政府機關的各種印章;公私印章的總稱;借指權力或官職。

信,漢語詞彙,讀音yìnxìn,釋義爲公私印章的總稱(包括個人印章)。

①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斂緡偷印信,傳箭作符繻。”

②《元典章·刑部十四·詐》:“中書省捉獲得 王容 詐雕行省並中書省印信。”

③清 黃景仁 《題可堂印譜》詩:“伊惟印信作,旨哉得書意。”

④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覺悟》:“經理們正在清理公文印信。”

⑤明 施耐庵《水滸》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當日宋江大設筵宴,親捧兵符印信,頒佈號令。

①明 湯顯祖 《紫釵記·延媒勸贅》:“三臺印信都權掌,誰敢居吾上!”

②清 昭連 《嘯亭續錄·稗事數則》:“ 乾隆 末,定王屢攝金吾印信。”

印即師所授之印明,信即受者信心,決定不改之白淨菩提心也。

又信憑符契,所以驗真僞、別正邪也。即受學傳法之憑據,如顯教受戒以報發給戒牒也。蓋以祕密大事,當正覺花臺之時,持佛佛相承之法,若無印契,師資何憑?以無印則無心鑑其真,無信好莫能去其疑也。故兩部色心最祕之印信,受法者當保護被守持,甚於世間之印章也。

又灌頂之後,必加金剛名號密法規定,在此不述。

印信是什麼意思?

一、印璽

拼音:yìn xǐ

意思是:即印章。古多作封發物件,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作信驗。秦漢以後多稱帝王之印爲璽。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主語或賓語。

二、印章

拼音:yìn zhāng

意思是: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主語或賓語。

印章 (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

印章,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不沾顏料、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爲鋼印,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製作材質有 玉石、金屬、木頭、石頭等。印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裏。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爲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爲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爲當權者掌握,作爲統治人民的工具。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幾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的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一般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印文筆畫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朱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