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屬於幾線城市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1W

三線城市。

鹽城市全境爲平原地貌,西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和東北部低窪,大部分地區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對高度不足8米。全境分爲3個平原區:黃淮平原區、裏下河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

黃淮平原區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其地勢大致以廢黃河爲中軸,向東北、東南逐步低落。廢黃河海拔最高處達8.5米,東南側的射陽河沿岸最低處僅1米左右。裏下河平原區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以南,串場河以西,屬裏下河平原的一部分,總面積4000多平方千米,該平原區四周高、中間低,海拔最低處僅0.7米。濱海平原區位於灌溉總渠以南,串場河以東,總面積爲7000多平方千米,約佔全市總面積的一半,該平原區大致從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東臺境內地勢較高,一般海拔爲4米~5米間,向北逐漸低落,到射陽河處爲1米~1.5米。

西周前爲“淮夷”地。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始建鹽瀆縣。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因“環城皆鹽場”更名鹽城。南北朝先設射陽郡,後改鹽城郡。隋大業末年,江淮農民起義軍領袖韋徹據鹽城稱王立射州,分爲射陽、新安、安樂3縣。唐初,廢射州,復置鹽城縣,屬楚州;乾元元年(758年),置鹽城監以管楚州鹽務。宋代,鹽城屬楚州。元代隸揚州路、淮安路。明清時分屬揚州、淮安2府。其間,阜寧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縣,東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縣。

民國期間,先屬淮揚道,後廢道隸省,境內先後設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江蘇省鹽城行政督察區、江蘇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轄鹽城、東臺、阜寧、興化4縣,治所駐鹽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東進北上的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在白駒獅子口會師,成立了華中總指揮部。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成立鹽阜區行政公署,轄鹽城、鹽東、建陽、阜寧、阜東、淮安、漣水7縣和漣灌阜邊區辦事處。次年,漣灌阜邊區改建射陽、濱海2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國軍隊收復鹽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底,鹽城獲得解放。

鹽城屬於幾線城市

大縱湖、新四軍紀念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大豐荷蘭花海、上海知青紀念館、大豐港海洋世界、鹽城海鹽歷史文化景區(鹽瀆公園、中國海鹽博物館、鹽鎮水街)、射陽息心寺、阜寧金沙湖旅遊景區、東臺市西溪旅遊文化景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西溪古城、海春塔苑、西溪植物園)、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鹽城東臺市安豐古鎮、大豐中華水滸園、大豐夢幻迷宮、安豐古鎮、九龍口景區、梅花灣、大洋灣景區。

郝柏村故里和鄭板橋讀書處(江蘇鹽城歷史遺蹟)、革命遺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蹟)、華中工委舊址(江蘇鹽城歷史遺蹟)、西溪泰山護國禪寺(江蘇東臺歷史遺蹟)、牡丹亭(江蘇東臺歷史遺蹟)、三倉烈士陵園(江蘇東臺歷史遺蹟)、開莊遺址(江蘇東臺歷史遺蹟)。

現代仿古建築羣,鹽城水街緊鄰串場河,位於東進路和世紀大道之間,是海鹽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主景區。該景區可以觀賞民間絕活和文藝表演,品嚐地方小吃,還可以買到旅遊文化商品和地方名特優小商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