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聯盟爲什麼被北約打

來源:趣味百科館 8.57K

談判失敗。

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事件是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發生在科索沃地區(科索沃)的事件,北約的轟炸是繼1995年北約轟炸波黑,其史上第二個主要作戰行動。該事件導致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撤離,聯合國建立科索沃特派團,並結束20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

2018年3月24日晚,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拉響防空警報,紀念在北約轟炸南聯盟時遇難的人們,在國民議會大樓前上千民衆聚集在此,高唱國歌《正義之神》。

1998年,在南聯盟南部的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同塞爾維亞警察之間的暴力流血衝突事件不斷升級。阿爾巴尼亞族是科索沃地區的主要民族,長期以來尋求讓科索沃從南聯盟獨立。這場衝突本是南聯盟國內的民族矛盾,但卻被以美國爲首的北約描繪成了一場人權危機,並以此爲藉口,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開始了對南聯盟的空襲。戰爭期間,北約向990個目標發射2300枚導彈、投擲14000枚包括貧鈾彈和集束炸彈在內的炸彈。超過2000名平民喪生,其中包括88名兒童,數千人受傷。超過2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撤離科索沃。

南聯盟爲什麼被北約打

自治權被廢除後,科索沃面臨着國家組織的壓迫:自20世紀90年代初,阿爾巴尼亞語廣播和電視受限,報刊被停,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被公共企事業單位開除的現象大量涌現,涉及銀行、醫院、郵局和學校。

1991年6月,普裏什蒂納大學的集會和數個教師會被消除,阿爾巴尼亞教師於1991年9月開始的新學年進入校舍,強迫學生在家中自習。

隨着時間的推移,阿爾巴尼亞人在貝爾格萊德發動一場針對成立於1996年科索沃解放軍的叛亂。1998年初,雙方爆發武裝衝突,同年10月15日簽署北約促成的停火協議,兩個月後雙方再次撕約交戰。

1999年1月,45名阿爾巴尼亞人在拉查克屠殺中遇害,北約決定衝突僅以引入軍事維和部隊對雙方強行剋制。3月23日,《朗布依埃協定》打破,南斯拉夫排斥外部維和部隊,北約準備以武力部署維和人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