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是誰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7W

湯顯祖。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描寫了千金小姐杜麗娘和多情書生柳夢梅的愛情傳奇。他們之間愛意竟然可以跨越生死,感動鬼神,最終這一對兒有情人終成眷屬。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爲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是誰寫的

湯顯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除《紫釵記》寫作時代可確考外,其餘“三夢”都不易確定寫作時間,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

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峯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表了對戲劇創作的新見解。他認爲內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單純強調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所謂“凡文以意、趣、神、色爲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牘《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爲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作家進行了頑強的論爭。尤其是作爲1602年前後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不僅記述了弋陰腔的演唱情況,爲中國戲曲史留下了珍貴資料,而且對錶、導演藝術發表了精闢見解,強調演員要體驗生活,體驗角色,領會曲意,在生活上和藝術上嚴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觀衆。他自己勤於藝術實踐,“爲情作使,劬於伎劇”,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海鹽腔的宜黃班藝人保持着廣泛的聯繫,實際上成了地方戲曲運動的領袖。他還親自爲演員解釋曲意,指導排練,“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湯顯祖在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即使是認爲他用韻任意,不講究曲律的評論家,也幾乎無一不稱讚《牡丹亭》,如晚於湯顯祖20多年的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又說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時的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爲“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王驥德甚至說,如果湯顯祖沒有“當置法字無論”和其他弱點,“可令前無作者,後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由於湯顯祖的影響,明末出現了一些刻意學習湯顯祖、追求文采的劇作家,如阮大鋮和孟稱舜等,後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臨川派之說,實際上並不恰切。《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爲深遠,從清代的《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湯顯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後5年,韓敬編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於明清兩代均有刊本,目前通行的是1964年由錢南揚、徐朔方合編的《湯顯祖集》,包括詩文和戲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