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之園是頤和園還是圓明園

來源:趣味百科館 9.09K

萬園之園是頤和園還是圓明園的答案是:圓明園

圓明園同時也被稱作“圓明三園”、“夏宮”,建築包括有長春園萬春園和圓明園。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宮苑,最早是康熙賜給雍正的別苑,康熙它題匾“圓眀園”,“圓眀”是雍正的法號。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始建於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爲了銷燬證據而燒燬,故址現爲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有一百五十餘景,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康熙爲之題匾“圓明園”,“圓明”爲雍正法號。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至此,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道光年間又進行多次修繕和拓建。

17世紀中,滿洲人建立了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着漁獵和農耕生活,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乾燥炎熱的氣候不適應,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爲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宮牆。皇宮裏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

萬園之園是頤和園還是圓明園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峯: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爲西郊最大的水面。這裏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時,帝王就在這裏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裏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佔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萬曆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裏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闢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爲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進行搶劫和破壞。爲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1860年10月7日 [1] ,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英法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羣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爲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文化大革命”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爲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林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弔遊覽者大幅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爲中國小生參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