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磕頭磕幾個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8W

拜年磕頭磕幾個的答案是:給自家人磕三個頭給別人家拜年的時候就磕一個

在兩三千年以前,中國人就以磕頭跪拜來表示禮貌尊敬了。“跪拜禮”。

我國在先秦時期,還沒有正式的凳椅。人們在進食、議事、看書時,只是在地上鋪一條用蘆葦、竹篾等編成的鋪墊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稱“席地而坐”,也稱正坐。坐時要兩膝着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如今的跪。在接待賓客中,每當“坐”着向客人致謝時,爲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

漢代後,有了凳子、椅子,出現了雙手抱拳的作揖禮,以及後面的點頭鞠躬禮。但在表示最大恭敬時,人們仍沿用下跪磕頭的習俗,直到現在。

根據梳理髮現,有網友認爲,過年磕頭是一種延續下來的習俗,好處是可以讓小輩學會感恩,是對長輩身體健康的祝福以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同時也是對家族關係的嚴肅表達。

也有不少年輕人表示,春節磕頭有些匪夷所思,難以接受。還有網友認爲,春節向父母、長輩表示感恩值得提倡,但無須強制要求。不少老人則表示,“磕頭拜年”,跪與不跪,都是一種表達情感與尊敬的形式。雙膝跪下,雙手扶地,更多的是表達虔誠、感恩、敬老尊老之意。

拜年磕頭磕幾個

每年正月七年級至十五之間,青年及成年人要幾人一組去鄰居和親戚家中磕頭。這段時間,家中正屋掛着家譜牌位的畫卷,門前擺放供人磕頭的席子。客人來時,首先站在祖譜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頭三次。然後給年長並且輩分大的人磕頭三次。如果有兒童參與,並且與被磕頭的人有非常親密的親戚關係的話,就要給兒童壓歲錢。

磕頭大體分兩波,第一波在七年級起早的時候,主要去鄰居家。第二波在七年級以後的幾天,拜訪其他親戚時進行。

單純的磕頭,是兒童對長輩的磕頭禮;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磕頭禮;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初次見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或拜見身份地位高者的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兒童磕頭時要先說句:“給某某長輩磕頭啦!”然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後起立側身站着。

成人給長輩磕頭時,應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給某某長輩磕頭了。”並加上句祝福的話,然後正面對着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