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得諾貝爾獎的有幾人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4W

3個。

截至2022年,中國一共有3位諾貝爾獲獎者。分別是:楊振寧、屠呦呦、莫言。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屠呦呦,藥學家。浙江寧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爲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晉升爲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爲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爲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爲青蒿素。2011年9月,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爲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諾貝爾科學獎項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爲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國得諾貝爾獎的有幾人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河涯鄉平安莊(現爲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當代作家。現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莫言成爲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966年,輟學,回鄉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爲農民合同工到高密縣第五棉油廠工作。1976年2月,參軍,曾任戰士、班長、教員、幹事等職。1978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981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暫露文學天賦。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5年,發表成名作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在文壇引起轟動。1987年,《紅高粱》被張藝謀改編爲同名電影,莫言擔任編劇。1988年,《紅高粱》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同年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

1989年,出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長篇小說《酒國》。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豐乳肥臀》。1999年,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2001年,出版長篇小說《檀香刑》。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長篇小說《生死疲勞》。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蛙》。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6年,當選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副主席。2019年,創作小說《等待摩西》。2019年,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增設“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爲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佈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週年紀念日,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由國王舉行授獎儀式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