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的主要的鑄造方法有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5W

中國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主要有三種。中國最早的青銅器記載產於距今5000-4000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

到了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青銅器的主要的鑄造方法有

工藝精美,種類繁多,青銅器冶煉技術和青銅器製造工藝高度發展,生產規模大。造型奇特的青銅四羊方尊和巨大的等,就出自商朝。司母戊鼎是商朝後期的鑄品,此鼎是迄今爲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製造雄偉,工藝高超,紋飾華麗。主要分爲禮樂器、兵器及雜器。

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禮器是古代繁文縟節的禮儀中使用的,或陳於廟堂,或用於宴飲、盥洗,還有一些是專門做殉葬的明器。青銅禮器帶有一定的神聖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場合使用的。

所有青銅器中,禮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禮器種類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類。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裝飾最爲精美,文飾種類也較多。範鑄法又稱“塊範法”或“土範法”,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是整個青銅時代應用最廣泛的青銅器鑄造法。範,指的是青銅器澆鑄成型時所用的模子。

最初的鑄造技術使用的是石範,但由於石料不易加工,又不耐高溫,隨着製陶業的發展,石範很快就被泥範取代了。在此後的三千多年歷史裏,泥範鑄造一直是青銅器最主要的鑄造方法之一。青銅器最早是以石範鑄造,石範雖能反覆使用多次,但不容易加工製作且不耐高溫,因此進入商代中期後,便被(陶範)泥範所替代。

就是將準備鑄造的器型線塑出泥模。就是在泥模上翻出外範,在泥模或外範上雕刻所需的花紋。然後將泥模外表颳去一層作內範,或另外製作內範。

需要注意,內範與外範之間的間隙,就是要澆鑄銅器的壁厚。就是將外範和內範陰乾,晾曬後,組合放進烘窯中烘燒,使之脫水、定型。

從泥範的小孔澆鑄進去青銅液體,等待液體凝固後,將內、外範打破,取出所鑄的器物。就是對器物的表面進行打磨處理,修整毛邊,不至於扎手。

失蠟法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是從東周晚期春秋戰國沿用至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它是一種精密鑄造法,是以失蠟澆鑄的方法,也稱“熔模法”、“脫蠟法”。1.制範貼蠟:塑泥制內範、貼蠟。先以泥製作出內範,便於外部貼蠟。

2.雕刻蠟模:將所需製作的金屬器分部件雕刻成蠟模。3.組裝蠟模與制外範:將每一個部件蠟模進行澆口組裝成器物整體模型,外部以泥填充加固,製成外範。4.烘烤脫蠟與澆注銅液:通過加溫使蠟質熔出,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內注入金屬溶液。5.脫範修整得到成品:等澆注的銅液凝固冷卻後,打去填充的泥,便可得到與蠟模相同的金屬器。

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做出鏤空等更爲精準、細緻的效果。分鑄法是指青銅器物的器體(以下稱主體)與其附件耳、銴、足、柱等(以下稱附件)分開鑄造,或一件青銅器物整體需經兩次以上鑄造而成的一種鑄造工藝。它是對整體造型較爲複雜,某些構件不能聯體制範或爲減少整體制範的塊數,以降低澆鑄時範塊錯位所採取的一種製作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