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畫派明代著名書畫家是誰呢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8W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爲“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華亭畫派明代著名書畫家是誰呢

董其昌,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人。生於嘉靖三十四年一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爲準可奪魁,誰知發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爲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漸入門。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爲庶吉士,人翰林院深造,供職於翰林院。翰林院學士田一儁去世,告假護柩南下數千裏,送老師回福建大田縣。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不久,便告病回到松江。而京官和書畫家的雙重身份,使他的社會地位迥異往昔。其後,他相繼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一度還被任命爲河南參政從三品的官職。

一年之後,他就奉旨以編修養病,“家食二十餘年”。其時,正值明朝歷史上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其間還發生了著名的“妖書案”、“楚太子獄”,朝廷內部爲冊立太子一事黨爭不休,風雲詭譎。

董其昌藉口回家養病辭官,直到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繼位,董以帝師身份回到朝廷,授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修《神宗實錄》。但光宗執政一個月就駕崩,繼任的熹宗天啓朝,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把持朝政,天啓五年(1625年),董其昌被任命爲南京禮部尚書,在任一年後即辭官退隱,“家居八載”。

崇禎五年(1632年),魏忠賢已死,政局趨向清明,七十七歲的董其昌第三次出仕,“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次年,溫體仁將周延儒排擠出內閣,在魏忠賢餘孽的鼓動下掀起黨爭,排斥東林。崇禎七年(1634年),董其昌又請求退歸鄉里。

從三十五歲走上仕途到八十歲告老還鄉,爲官十八年歸隱二十七年。與家鄉松江的先賢陸機崇奉“士爲知己者死”相比,董其昌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得出神入化。他以科舉入仕進入精英階層,既結交東林派、公安派,又與反東林黨人惺惺相惜,其諡號“文敏”就來自於阮大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