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賜給誰兩張免死鐵卷?

來源:趣味百科館 6.96K

李善長。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

明朝開國功臣。

朱元璋賜給誰兩張免死鐵卷?

李善長善於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以李善長爲元帥府都事,從克集慶(今江蘇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其爲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他裁決。後樞密院改爲大都督府,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 參知政事。

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爲吳王,以李善長爲右相國。他嫺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吳元年(1367),論功被封爲宣國公。

吳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長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居百官之首。曾與劉基等裁定律令。 作爲“大總管”,李善長被朱元璋稱爲“在世蕭何”。

他在朱元璋最勢微的時候投奔而來,一直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成爲前線將士風掃殘雲的“發動機”。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禮的“總導演”,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時的“首席公卿”,是朱元璋的親家翁。朱元璋曾特賜他一方鐵製的憑券,上面明寫着可以免除他兩次死刑、免除他兒子一次死刑的承諾,但最終,他還是由於一句話不慎,招惹滅族之災,全家70多口被滿門抄斬,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兒女婿,也即公主附馬(李祺)。

免死鐵券,又稱免死金牌,在文藝作品中,這可是件“威力巨大”的東西,家裏有此物者即使犯了死罪,也可憑此免去一死,就連皇帝也無可奈何。例如《康熙微服私訪記》“紫砂記”中,惡霸班得五仗着家裏有皇太極賜下的免死金牌而橫行霸道、魚肉鄉鄰,康熙想要殺他也沒有辦法,只得派人偷偷換掉了其家中供奉的免死金牌,這纔將之繩之以法。朱元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親賜三十四面免死鐵券《明史·輿服志四》有載,“功臣鐵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議爲鐵券,而未有定製。或言台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吳越王鏐唐賜鐵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損益焉”。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打算封賞功臣時,便決定賜予他們免死鐵券,甚至爲此派人到台州錢允家裏找了樣本。按照《明史·輿服志》的記載,明朝的免死鐵券共分爲七等:其中公爵兩等,一種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一種高九寸五分、寬一尺六寸;侯爵三等,一種高九寸、寬一尺五寸五分,一種高八寸五分、寬一尺五寸,一種高八寸、寬一尺四寸五分;伯爵兩等,一種高七寸五分、寬一尺三寸五分,一種高六寸五分、寬一尺二寸五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先後冊封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並賞賜免死鐵券,其中公爵六人,分別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侯爵二十八人,分別是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弼、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鐸、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這些免死鐵券,“外刻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

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的運行方式。免死鐵券,可以說是朱元璋給有功之臣的最高獎賞,其最爲重要的作用,便是這些功臣將來一旦犯了死罪,只要你沒有丟掉丹書鐵券,且在被砍掉腦袋之前拿出來,那麼就可以免除一死,因此當時很多大臣削尖了腦袋都想搞到一張,但最後也只有以上三十四人。

朱元璋賜給了誰兩張免死鐵券

說起朱元璋,我們一定都不陌生這位靠着自己努力打下江山的皇帝。他雖然既愛民又暴力,但是他可是非常聰明的,在他開國時有34名開國功臣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朱元璋爲了獎賞他們就給了他們免死鐵卷,不過到最後惹了朱元璋的人照樣死在了朱元璋之手,雖然不是直接賜死,但是卻沒能逃出被害。

當朱元璋認定了該死的人就會至他們於死地,不論通過什麼方法,所以這些個免死鐵卷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就算在臨死前把他們拿出來也沒用,其實不論什麼時候,也不論什麼事情,都要適可而止。

就拿李善長來說,雖然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識趣的人,當時他爲朱元璋服務的時候,朱元璋對他非常好,可見,李善長還是一個讓朱元璋害怕的人,當李善長說回家養老的時候,朱元璋也就同意了,但是,他自己回去後還是想要權力,雖然衣食無憂的,但是這樣就是說明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朱元璋能走到這個地位他的眼睛裏還是容不了沙子的,所以朱元璋就要他死。所以到最後免死鐵卷根本無用。其他的人也是如此。

在他們犯了很大的錯誤之後,朱元璋想要他們死,他們可是立刻就得死,在當時,有人就拿出了鐵卷但是並沒有起到作用,所以免死鐵卷並不能夠免死。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賜其鐵劵免死2次,子1次,爲何最終被誅呢?

洪武二十三年,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被殺,全家七十餘口一個不留。李善長是朱元璋起兵時的結義兄弟,兩人在一起規劃了大明帝國的未來藍圖。

朱元璋曾賜丹書鐵券給李善長,裏面寫明瞭不論何等大罪,李善長可免罪兩次,兒子可免罪一次,問題是朱元璋在上面做了一點手腳。

所謂丹書鐵券,不過也是一紙空文,皇帝想殺人,就是賜你“與天同壽”都難逃一死朱元璋參軍不久,就在軍中結識了有着同樣理想的李善長,兩人結爲生死之交,經常在一起討論未來的形勢:秦末天下大亂,有能者逐之鹿,漢高祖劉邦起於草莽之中,知人善任,僅五年就一統天下了。現在國家猶如秦末,郭帥起義之地又離漢高祖的龍興之地沛縣不遠,山川王氣縈繞,霸業可成啊!這算得上是大明朝最早的建國綱領了,而作爲朱元璋最親密的戰友,李善長和一衆大將爲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實在無愧於朱元璋。然而,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二十三年後,李善長被殺,李家全家七十餘人全部斬首於街市。除了長子李祺,因爲是朱元璋女婿而倖免於難,但日子也不好過,全家被朱元璋趕出南京。

至於朱元璋開國之後,特意賜予李善長的那份丹書鐵券,爲什麼就保護不了李善長一家呢?這其實是朱元璋耍的一點手段。在這“免死金牌”上面,寫得十分清楚的是:無論何等大罪,李善長免死兩次,李祺免死一次。PS:謀反除外。

這就十分尷尬了,朱元璋能赦免李善長一切大罪,唯獨謀反罪不能赦免,而李善長可能到死都想不到:他最後被滿門抄斬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夥同前丞相胡惟庸謀反。不過朱元璋親手揭開胡惟庸謀反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而李善長因謀反被殺則是洪武二十三年五月,這時間間隔十年之久,李善長謀反一事又從何說來。再者朱元璋在丹書鐵券上已經寫得很明白了:“謀反除外”,那李善長又怎麼可能糊塗到親自去觸碰朱元璋的底線呢?丹書鐵券的內容是真,李善長謀反卻是假,朱元璋是不願意赦免李善長的,所以纔會給他安上這一“謀反”大罪。

既保證了自己的承諾,又剷除了李善長這位大明功臣,一舉兩得。

朱元璋賜李善長世襲公位,授予兩次免死鐵券,爲何最後卻是含冤自縊?

這是因爲李善長雖然有着很大的功勞,但是後來由於他身邊有了很多阿諛奉承的人,並且漸漸的成爲了他自己的勢力,朝堂變得非常的不穩定。而且他也非常的妒忌,敢於直言的留雞,並且也非常愛辱罵其他的大臣,這讓朱元璋感到非常的不滿,纔會選擇殺死他。

可以說這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矛盾,並不是因爲他犯下了一些不可原諒的過錯。

李善長和胡惟庸之間都有着很深的淵源,不過後來由於胡惟庸案爆發,牽連了很多的人,但是這個時候朱元璋卻保他下來,並沒有處置他。可以說當時朱元璋還是非常看重他的。雖然他當時成爲了朝中大臣打擊的對象,但是當時朱元璋念在他勞苦功高,只是把他一家人安置在崇明。但是後來由於朱元璋生性多疑,導致他對於這些有功之臣充滿了很多的不信任,纔會選擇慢慢處置這些曾經賞賜過免死鐵劵的有功之臣。

而且這些東西並不能免除這些有功之臣的罪過。而且這不光不能免除這些有功之臣的罪過,反而會成爲這些有功之臣的催命符。因爲在朱元璋時期有很多的有功之臣,因爲這樣反而丟掉了性命。

當然朱元璋當初賜予這些東西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讓這些有功之臣能夠收斂一些,但是有些人依然仗着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依然選擇爲非作歹,所以朱元璋感覺到非常的氣憤,纔會選擇處死一些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