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c是哪個城市的車牌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5W

粵c是哪個城市的車牌的答案是:珠海市。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濱海風景旅遊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面積爲1736.45平方公里。

粵c是哪個城市的車牌

歷史沿革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轄地。據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羣在這裏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臺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蹟。

戰國時期,爲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南海郡,屬南海郡轄地。

漢初爲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

三國時期,屬吳國轄地。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之東爲東官郡,屬東官郡轄地。直至南北朝,於劉宋元熙二年(420年)又改東官郡爲東莞郡,屬東莞郡轄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門”(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之水匯流入海處,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珠海市東與深圳市、中國香港隔海相望,距中國香港36海里,南與中國澳門陸地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市140千米。面積爲1736.45平方公里。

地質

珠海市露出地層較簡單,除廣泛發育第四系外,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羅系,面積共759.09平方千米,佔全市陸地面積的57.95%。

中生代時期珠海地區岩漿活動極爲劇烈,燕山期酸性岩漿岩分佈很廣,出露面積達550.78平方千米,佔陸地面積42.05%。其可分出二、三、四、五期侵入岩。

地形地貌

地貌形態明顯受北東、北西向構造線控制珠海地區被北東、北西向斷裂切割成斷塊式隆升與沉降的地貌單元,形成了斷塊隆升山地與沉降平原。島嶼衆多,海域廣闊,珠海市共有大小島嶼146個,分佈於珠江口外。海岸地貌類型多樣、海岸線長全市大陸海岸線長達166.32千米。平原海岸堆積作用強烈,發育有廣闊的沖積海積平原。沿岸泥灘向外推移較快,如磨刀門。山地港灣海岸的灣口有岬角,灣內有沙堤和瀉湖平原。地面坡度和緩除島嶼的地面坡度較陡外,大陸地面坡度較和緩。山丘臺地主要由花崗岩組成全市廣泛出露燕山期花崗岩。

粵c是哪個城市的車牌 第2張

氣候條件

珠海市地處珠江口西岸,瀕臨廣闊的南海,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氣溫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氣溫22.5℃;氣候溼潤,年平均相對溼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061.9毫米。

珠海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爲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爲旱季。

珠海大氣的年平均相對溼度是79%。每年初春時節,細雨連綿,空氣相對溼度較大,有時可達到100%。 珠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颱風和暴雨,個別年份冬季受寒潮低溫影響。颱風出現的時間多在6月至10月,年平均4次左右。嚴重影響珠海市的颱風平均每年1次,暴雨有5次左右。

四季

珠海3~5月爲春季,6~8月爲夏季,9~11月爲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爲冬季。

溫度

1979~2000年,珠海市年平均氣溫爲22.5℃,氣溫的年際變化一般在21.6℃~23.3℃之間,年平均氣溫最高是1998年,爲23.3℃;最低是1984年,爲21.6℃。日極端最高氣溫38.5℃,出現在1980年7月10日;日極端最低氣溫2.8℃,出現在1991年12月29日。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爲最冷時段,其中,1月爲最冷月份,月平均氣溫爲15.0℃;3月後氣溫開始回升,到6月進入炎熱時段,7月爲最熱月份,月平均氣溫爲28.5℃;10月天氣逐漸轉涼。

降雨

珠海市雨量充沛,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爲2061.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1994年爲2715.0毫米,最少的1991年爲1312.6毫米。全年有兩個明顯的雨季:4~6月爲前汛期雨季,平均總降雨量845.8毫米,佔年降雨量的41%;7~9月爲後汛期雨季,平均總降雨量953.0毫米,佔年降雨量的46%。乾季11月到次年的3月平均總降雨量爲263.1毫米,佔年降雨量的13%。

粵c是哪個城市的車牌 第3張


1979~2000年,年平均風速爲3.0米/秒,陣風大於40米/秒只有2天(1983年9月9日、1993年9月17日,颱風影響期間)。全市年平均大風日數(風速≥17.2米/秒)爲8.5天。

日照

1979~2000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爲1875.2小時,日照時數最多是1986年,爲2071.5小時,最少是1997年,爲1673.0小時。1979~2000年平均各月日照時數,以7月最多,3月最少。1979~2000年,日照最多的月份爲1984年7月,日照時數達320.2小時;最少的月份爲1985年2月,日照時數只15.7小時。

蒸發

1979~2000年,年平均蒸發量爲1639.4毫米,年平均降雨量與年平均蒸發量之差爲422.5毫米,降雨多於蒸發。蒸發量的年際變動在1350.8~1820.4毫米之間。年內的分佈以7月最大,達191.8毫米,2月最少,僅73.3毫米。

水文特徵

珠海市地處西江下游濱海地帶,境內河流衆多,西江諸分流水道與當地河衝縱橫交織,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區。

在珠海市斗門區北部,西江分爲磨刀門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澇澇溪、澇澇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進而分匯爲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等3支幹流,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分口注入南海。幹流沿程與衆多側向分流、匯流河道銜接,既有自然分流匯水,亦有閘引閘排。西江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築堤聯圍,水流受到有效制導,河道基本形成穩定的平面形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