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節氣北半球的白天最長

來源:趣味百科館 7.19K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之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因夏至這天的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髮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哪個節氣北半球的白天最長

由於地球的赤道平面與公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有一個夾角,根據地球公轉位置的不同,太陽直射地球上位置就不同,春分秋分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夏至在北迴歸線,冬至在南迴歸線北半球,春分秋分晝夜等長,夏至晝長夜短,冬至晝短夜長,南半球則正好相反。北半球一年白晝最長的一天是夏至,這一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直射地面的位置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在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形成面積最大的極晝區。

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祭祀祖先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夏至作爲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爲制度。食“麥糉”與“夏至餅”江南食俗。

《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糉,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糉”,而且將“麥糉”作爲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