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在哪個皇帝時期發動叛亂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2W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冀州鉅鹿郡人,太平道教主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動。劉宏宣佈解除黨錮,組織政府軍平定叛亂,至年底,由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領的政府軍剿滅各地黃巾軍。

但年末,涼州的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起兵叛亂。

黃巾軍在哪個皇帝時期發動叛亂

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省深州市)。東漢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爲皇位繼承人,於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

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起義初期,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鉅鹿、潁川、南陽等地,他們各自爲戰,攻城奪邑,焚燒官府,取得了很大勝利。

與此同時,各地還出現了許多獨立的農民武裝。但黃巾軍各自爲戰,缺乏戰鬥經驗,以致東漢王朝能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潁川、陳國、汝南、東郡和南陽的黃巾軍相繼失敗。

冀州黃巾軍在張角病死後,由張樑統率固守廣宗。當年十月,皇甫嵩率官軍偷襲黃巾軍營 ,張樑陣亡 。3萬多黃巾軍慘遭殺害,5萬多人投河而死 ,張角被剖棺戮屍 。張寶也隨即於下曲陽兵敗陣亡,10餘萬黃巾軍被殺害。

之後,黃巾餘部和各地的農民武裝,仍然堅持鬥爭。青州黃巾一度發展到擁衆百萬 。後來因作戰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編。曹操平定冀州時 ,張燕領導的黑山軍也投降。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當時黃巾起義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爲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了儘快平定戰事,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着在黃巾之亂中擁有的兵力割據地方,爲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爲後期的天下三分種下了種子。

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黃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三次全國規模的農民革命戰爭。比起秦末、西漢末兩次起義,這是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

同時,這次起義不再利用某些統治者的旗號,而是公開提出“黃天當立”的口號,表明了農民起義有了新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