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奠基人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3W

談家楨。

談家楨(1909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日),浙江寧波人,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

1930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36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8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當選爲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0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9年當選爲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1999年國際編號3542號小行星被命名爲“談家楨星”。

談家楨從事遺傳學研究和教學七十餘年,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發現瓢蟲色斑遺傳的“鑲嵌顯性現象”,被認爲是經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關鍵論據。20世紀50年代,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爲“中國的摩爾根”。他將“基因”一詞帶入中文。

談家楨爲中國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複雜的政治形勢下,堅持真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晚年的談家楨上書中央,對中國遺傳資源的保護及人類基因組研究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奠基人是誰

遺傳學(Genetics)——自然科學領域中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

研究基因的結構、功能及其變異、傳遞和表達規律的學科(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遺傳學名詞.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

遺傳學(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科學,研究基因的結構、功能及其變異、傳遞和表達規律的學科。遺傳學中的親子概念不限於父母子女或一個家族,還可以延伸到包括許多家族的羣體,這是羣體遺傳學的研究對象。遺傳學中的親子概念還可以以細胞爲單位,離體培養的細胞可以保持個體的一些遺傳特性,如某些酶的有無等。對離體培養細胞的遺傳學研究屬於體細胞遺傳學。遺傳學中的親子概念還可以擴充到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的複製甚至mRNA的轉錄,這些是分子遺傳學研究的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