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的故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4W

空城計講的是司馬懿在奪取街亭後,乘勝連奪三城,直逼蜀軍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萬分焦急時,命人把旌旗隱藏,又叫士兵把城門打開,派幾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領着兩個小書童,到敵樓上彈起琴來。看到此景後,司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軍撤退。

空城計故事梗概

空城計的故事

空城計的故事梗概:諸葛亮爲實現劉備夙願,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裏。

諸葛亮傳令,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爲,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擴展資料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

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纔敢出此險策。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此事雖是小說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是怎樣的?

空城計的故事 第2張

空城計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如下: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衆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後,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 僅有二十餘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爲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板着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

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衝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衆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率15 萬精兵來到這裏,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麼原因呢?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 只因爲不得不這樣啊!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具體內容是什麼?

空城計的故事 第3張

空城計的故事梗概諸葛亮爲實現劉備夙願,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裏。

諸葛亮傳令,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爲,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2空城計的啓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我們先要冷靜下來,想一種辦法來解決它。

人生本來就有一些困難,不可能整個人生都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困難就要看你怎樣去解決,怎樣去面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做一個機智聰明,善於思考,懂得變通的人。

反之謹慎過頭,代表膽怯,勇往直前、膽大心細——纔是真正克敵制勝的法寶。

空城計的故事

空城計的故事 第4張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空城計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空城計的故事 篇1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衆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衆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着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着拂塵。城門裏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爲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空城計的故事 篇2 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素以善於指揮作戰而著稱。 有一次,魏國派大將司馬懿率領十幾萬軍隊前去攻打。蜀國得知魏國的軍隊正迅速向西城趕來的情報後,全國上下一片恐慌。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他命令城內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暫時躲避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大開城門,等候敵人的到來。 司馬懿不久便帶兵包圍了西城,但令他吃驚的是,本以爲會戒備森嚴的西城卻城門大開,城牆上也看不到一個守衛的士兵,只有一個老頭在城門前掃地。 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時候,城樓上出現了一個人,正是他的老對手諸葛亮。

只見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預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來,隨即悠揚的音樂從城樓上傳下來。 魏國的將士都愣住了,在大軍圍城的危急關頭,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卻彈起了琴,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對開着的城門和彈琴的諸葛亮,司馬懿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深知諸葛亮足智多謀,可他此時卻敢大開城門迎候十幾萬大軍,這太出乎他的預料了。他想,城裏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馬。

這時,就聽得城樓上的琴聲由舒緩漸漸變得急促起來,彷彿暴風雨就要來臨一般。 司馬懿越聽越不對勁,他懷疑這是諸葛亮發出調動軍隊反攻的信號,於是急忙下令他的軍隊撤退,成千上萬的魏軍迅速撤走。就這樣,蜀國的西城沒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

這就是諸葛亮有名的“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 篇3 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後,非常想佔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種方法去討好,文夫人卻無動於衷。

於是他想建立功業,顯顯自己的能耐,以此討得文夫人的歡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攻打鄭國。楚國大軍一路連下幾城,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力較弱,都城內更是兵力空虛,無法抵擋楚軍的進犯。

[1]鄭國危在旦夕,羣臣慌亂,有的主張納款請和,有的主張拼一死戰,有的主張固守待援。這幾種主張都難解國之危。上卿叔詹說:“請和與決戰都非上策。

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鄭國和齊國訂有盟約,而今有難,齊國會出兵相助。只是空談固守,恐怕也難守住。公子元伐鄭,實際上是想邀功圖名討好文夫人。

他—定急於求成,又特別害怕失敗。我有一計,可退楚軍。” 鄭國按叔詹的計策,在城內作了安徘。

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卒。令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準露一絲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