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6W

《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蘭亭序》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

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歎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歎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祭侄季明文稿》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去世後,《祭侄文稿》成爲中國曆代書法家、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珍品。

《祭侄文稿》曾被北宋內府收藏,元朝人張晏、鮮于樞,明朝人吳廷,清朝人徐乾學、王鴻緒也先後收藏過。後來,《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宮,珍藏在內府裏。《祭侄文稿》上面鈐滿了中國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題寫的跋文,是一件傳承有序的顏真卿真墨寶。

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宮衆多的珍貴文物一起,被國民黨政府帶到了中國臺灣,至今一直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黃州寒食詩》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

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筆法多變行書的用筆與楷書大同小異,但由於行書的書寫節奏比楷書快。下筆、收筆、轉折多順勢而爲,靈活多變、各有千秋。其主要表現在藏露結合,露鋒居多。如“列”;方圓兼備,圓筆爲主,如“觴”;提按明顯,節奏感強,如“亦”,“足”等。

活潑有神寫楷書,一筆一畫,起止分明。而寫行書的節奏比楷書要快,往往會隨着筆勢很自然而然地帶出一些附鉤或者連接前後筆畫的牽絲。但由於這種附鉤或牽絲的呼應和牽引,反而加強了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之間的聯繫,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貫氣有神。如“是”、“能”、“無”、“茂”等。

書寫便捷楷書筆畫一筆不苟,橫就是橫,豎就是豎。而行書爲了書寫便捷和美觀,對楷書的某些筆畫或某些部位可以進行簡省或變化。或以點代橫,或以點代豎,或以點代撇,或以點代捺。如“老”、“竹”、“流”、“未”等。

結體多姿結體多姿又是行書的一個特點。工整的楷書也最忌“上下方整、前後齊平、大小雷同”,更何況是書寫自由、活潑有神的行書。行書往往打破了楷書的橫平豎直,端正平穩的嚴整性。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爲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

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羣衆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我國書法史上的三大行書是哪三部作品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第2張

我國書法史上的三大行書:《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祭侄文稿》(全稱爲《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擴展資料1、《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歎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歎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書,米芾譽之爲"天下行書第一"。

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最佳。此帖用筆以中鋒爲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爲“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爲“天下行書第二”。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3、《黃州寒食詩》貼作於元豐五年,是蘇軾反王安石變法失敗,政治上失意,謫居湖北黃州後的代表作,此時,蘇軾幅貝芒履,與田父野老相從溪間,第二年(元豐四年),故友馬正卿爲蘇軾請得城東營防廢地數十畝,蘇軾墾荒建室,耕食其間。

自號“東坡居士”,詩中自敘來黃州三年,生活清苦,每爲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覺蕭瑟難受,其心緒或漫聲細訴,娓娓道來,或放任聲腔,孑然飲泣,或悽然長嘯。

三大行書分別是什麼?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第3張

三大行書是指《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1、蘭亭序,現收藏於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的剪紙作品。

72 ㎝×232 ㎝。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又名《蘭亭序》,是中國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剪紙藝人按照作者原著精心製作成剪紙作品長卷,使之躍然紙上,惟妙惟肖,神情兼備,栩栩如生,足見剪紙大師刀功運氣之精妙。2、《祭侄文稿》(全稱爲《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3、《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第4張

《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1、《蘭亭序》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

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歎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歎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2、《祭侄季明文稿》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去世後,《祭侄文稿》成爲中國曆代書法家、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珍品。

《祭侄文稿》曾被北宋內府收藏,元朝人張晏、鮮于樞,明朝人吳廷,清朝人徐乾學、王鴻緒也先後收藏過。後來,《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宮,珍藏在內府裏。《祭侄文稿》上面鈐滿了中國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題寫的跋文,是一件傳承有序的顏真卿真墨寶。

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宮衆多的珍貴文物一起,被國民黨政府帶到了中國臺灣,至今一直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3、《黃州寒食詩》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

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擴展資料: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爲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2、以歟側代替平整;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與畫的呼應;5、以圓轉代替方折。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包括哪些?

天下三大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第5張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爲《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九年級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

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爲“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

《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歎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歎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二、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

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三、天下第三行書——蘇軾《黃州寒食帖》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他即興作此兩首寒食詩,並書寫了《寒食帖》。《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爲“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擴展資料行書的出現與興盛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爲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

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羣衆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爲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也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