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7W

三民族主義是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三民主義其實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這種思考與經驗上升爲理論以後,又對後來孫中山本人及其追隨者的革命行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三民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復興中華大力量。三民主義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侷限性。

三民主義是誰提出的?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2張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爲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爲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孫中山設想通過三民主義的實施能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進而實現國富民強、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3張

民族主義內容是什麼?

民族主義,反對清朝封建專制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首先揭櫫的戰鬥旗幟。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爲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4張

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反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始終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戰鬥口號。這不僅由於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族貴族“宰制於上”的封建專制政權,還因爲它已經成爲“洋人的朝廷”。“反滿”口號所以具有廣泛的動員意義,原因就在於此。避免中國被瓜分、共管的厄運,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要內容。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外邦逼之”和“異種殘之”並列爲民族主義“殆不可須臾緩”的基本原因。“非革命無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須“先倒滿洲政府”,民族主義的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意義蘊涵於此。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5張

民權主義內容是什麼?

民權主義,實行爲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能區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6張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衆的矛盾。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決非“平等的國民所堪受”;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結束“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族殘之,外邦逼之” [23] 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體”的“變革”相適應,關於政體的擘劃也構成民權主義的重要內容。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7張

民權主義是儒家“仁”的思想和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統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基本含義是要求統治者在不動搖其統治基礎的前提下,儘量施行“仁政”,給人民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福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民對統治者的不滿情緒,才能達到長治久安,進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孫中山綜合運用儒家“仁”的思想與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制定“五權憲法”、“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等文獻,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一次重大的重構,使中國與世界的發展結合起來,這不僅在思想上是巨大的進步,在實踐上也具有創新意義。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8張

民生主義內容是什麼?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爲平均地權,二爲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着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9張

民生主義所追求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學說的結合體。孫中山所倡導的天下爲公的和諧大同社會,出自儒家經典《禮記·禮運第九·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與馬克思提出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要求基本一致,同時,孫中山本人也曾多次公開表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由此,可見“民生主義”其實就是社會主義經典儒家化的產物。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0張

三民主義提出歷史背景

清末時期,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落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的巨大變革,無疑對孫中山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孫中山看到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在西方列強面前任人宰割,人民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才激發了其救人民於水火、攬大廈於將傾的歷史使命感,開始了其挽救中華民族的思考與探索。這正如孫中山曾說過的:“今舉我國土之大,人民之衆,而爲俎上之肉,餓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蠻力,雄視世界……餘短才淺智,不足以擔任大事;而當此千鈞一髮之秋,不得不自進爲革命之先驅,而以應勢之要求。”並聲明,中國之革命是“爲支那蒼生,爲亞洲黃種,爲世界人道”。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1張

清政府各種救國方案先後失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進一步傳播,他們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學說作爲思想武器,以美國、法國的民主思想作爲政治思想,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並用以指導了辛亥革命的實踐,還與孫中山的思想轉變有關。

因此,19世紀末清政府所面臨的一系列內憂外患的社會矛盾,就成了孫中山民主思想啓蒙及倡導“三民主義”的原動力。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2張

三民主義思想淵源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與孫中山本人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孫中山因革命需要,先後有30餘年在海外度過。因此,孫中山的民主思想也不可避免的與中國儒家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並深深根植於兩者之中。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孫氏學說是有目的的對儒教文化、民生主義(社會主義)和西方民主這三個傳統的結合。孫氏相信一個獨特和自豪的中國,只要以儒教文明爲基礎,就會在文化上覆興。”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3張

三民主義的歷史意義

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斗爭任務。孫中山作爲民主革命先行者,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三民主義”思想不僅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而且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三民主義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理論進行了高度概括,其含義宏遠、思想深邃,直到當下仍然對中國的民主建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民主義思想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4張

三民主義指導同盟會和國民黨先後推翻了封建王朝和北洋軍閥政府,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影響。三民主義的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願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孫中山還以舊三民主義思想爲指導,制定頒發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三民族主義是哪三民 第15張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僅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理論來源,並且還因爲它在中國傳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連接作用,它與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和理論上的互動以及孫中山所主張的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初步的開拓性嘗試,使這一理論本身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發生了直接影響。在不同的歷 史時期圍繞着不同的中國重大問題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點的歷史考問,構成了解讀兩者關係的關鍵一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