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道理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7W

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的人,雖借外力能逞一時英雄,但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的。

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的人,雖借外力能逞一時英雄,但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的。即諷刺了那些仗着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狐狸的角度看,它本身並沒有實力嚇退百獸,而是依仗老虎的實力嚇走百獸,狐狸代表了仗勢欺人、虛僞、不堪一擊的一類人。

狐假虎威出自於《戰國策·楚策一》,荊宣王以爲諸侯怕的是昭奚恤,江一以狐假虎威的道理告訴荊宣王諸侯害怕的其實是大王的軍隊。這樣諫言更容易讓荊宣王明白當時的局勢,而且老虎是百獸之王,與荊宣王的地位也相符。

狐假虎威最初是批判狡猾的狐狸撒謊、奸詐、吹牛、仗勢欺人的,像這樣的紙老虎沒有靠山以後是很虛弱、不堪一擊的。後來人們從老虎的角度也進行了反思,老虎給了狐狸可乘之機,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比如昏聵、不查、不辨真僞、容易被矇蔽等。

荊宣王(楚宣王)問羣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羣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zhǎng,以……爲首領)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爲不信(不真實、不可靠),吾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戰國策·楚策一》)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歸納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

“狐假虎威”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主謂式結構;含貶義。狐狸憑藉老虎的威勢嚇跑百獸,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假:借。威:威勢。

狐假虎威的道理是什麼

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謂己功名,難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憑霧積。——北齊·魏收《爲後魏孝靜帝伐元神和等詔》

你只會拽耙扶犂,抱甕澆畦,萬言策誰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

十七八個 宋 家人,大人孩子,都有點狐假虎威,現出一派揚眉吐氣的神態。——曲波《橋隆飆》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