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間起止時間

來源:趣味百科館 9.28K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間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段時間,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戰國時間起止時間

而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的一個各國混戰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大動盪。具體表現: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爲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春秋戰國分爲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爲標誌。

烽火戲諸侯嚴格來說,這個不算春秋時期的故事,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爲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羣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爲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爲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爲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問鼎中原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爲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爲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春秋戰國時間起止時間

春秋戰國時間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

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着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爲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擴展資料:春秋戰國時期,做爲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誌着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中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爲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

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爲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春秋”“戰國”的各自起止時間

春秋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春秋: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爲《春秋》。

2、戰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時期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着戰國時代的結束。

擴展資料:戰國時,各諸侯國陸續形成國君之下將相分職、文武分權的中央官僚體制。相,又稱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長。將,又稱將軍,是武官之長。

秦國於武王二年開始設丞相一職,丞相中最尊貴者稱相邦,最高武職初爲大良造,到秦昭王時才設將軍。楚國一直以令尹爲最高官職,柱國或上柱國爲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國次一級的武官爲尉,或稱國尉、都尉。

國君的祕書稱御史,並有監察之任。

春秋戰國時期起止時間

周分東西周,西周滅,東周東遷,分春秋戰國兩段。自平王東遷,因得位不合法理且控制土地人口極少,故而諸侯只在名義上承認周王室,自此開始春秋時代。

其中春秋一詞來源於孔子據魯史《春秋》所修訂而成的《春秋》一書。

而《春秋》一書所講並非完全契合春秋時期,而是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間的242年的重大事件。春秋時代之始史學界共同認定爲公元前770年,而春秋時期結束有數種觀點:1.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75年)這種說法源於司馬遷2.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注:公元前349年,末代晉侯晉靜公才被殺死,晉國才正式滅亡。這種分法是按照大事件的分法。3.公元前403年4.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這種說法比較小衆,山東又稱齊魯大地,其中的齊也即春秋戰國的齊國,齊起自直釣江上封神於天的姜太公建國,傳至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爲相憑藉“尊王攘夷”的政治資源以及綿長海岸線的商貿資源成爲“春秋五霸”之首,人稱“海王之國”。

春秋戰國的時間起止是什麼?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爲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爲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爲標誌。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羣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爲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爲“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春秋戰國是公元多少年?

春秋戰國的時間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期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比如:農業上出現鐵器、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等;在文化上出現許多的學派以及楚辭文體等。

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

[1]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權。

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爲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