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陣地前的遺體去哪了?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8W

就地掩埋;火化;扔到荒郊野地。

我國古代時期,當時處理屍體的方式是比較殘忍的,戰爭結束後,戰勝的一方會把失敗一方的屍體都集中收集起來,並且堆積在道路的兩側。然後用土將這些屍體蓋住,堆成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形土堆,這樣做的目的是勝利一方爲了炫耀自己的戰績,叫做“築京觀”,也有個恐怖的名字叫做”骷髏泰“。這樣處理屍體的方式是殘忍的,雖然是敵方屍體,但是也相當沒有人性,沒有做到”死者爲大“,之後這樣的做法就慢慢的被淘汰掉了,爲避免屍體腐爛產生疫情,就會簡單地將屍體埋起來,雖然簡陋,但也總算入土爲安。

近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大小戰爭發生過不少,戰爭結束後就是面臨打掃戰場,當然大家作戰之後無論勝敗都很累,但是仍然要處理屍體,因爲屍體裸露在地面上,很快就會腐爛,不僅有難聞的氣味,甚至會滋生疫病,所以爲了避免疫病的發生,戰士們再累也要處理屍體。

各國處理屍體的方式大概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戰勝的一方將戰場上犧牲的士兵敵我全部進行掩埋,但是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屍體太多,戰勝方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耗時耗力的掩埋屍體,所以一般是戰俘去挖坑,然後將屍體丟進去,再掩埋。第二種方式就是比較常用的——火化。這樣的方式不需要耗費時間和人力去挖坑,只需要將所有的屍體集中然後澆上汽油,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火化能夠避免屍體腐爛變質而引起瘟疫,也不需要佔據土地去掩埋屍體,是比較好的方法。第三種就比較簡單粗暴了,那就是直接將屍體扔到荒郊野地,無人問津,這些屍體要麼被野獸叼走,要麼就是在野地化作一具白骨。

戰爭中陣地前的遺體去哪了?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打游擊戰那陣子。一般都是打伏擊,勝利得多,這樣一來,打掃戰場時,就是八路軍補充軍備的時機了。而在游擊戰中陣亡的戰士,一般情況都能及時帶走。

中越戰場,在松毛嶺戰鬥中,越軍在我軍陣地前陣亡上千人,加上天氣炎熱,屍體很快就腐化。我軍考慮到人道主義,打出宣傳的子彈,允許越軍一定人數,不準攜帶任何武器,穿着規定的服飾,到我軍陣地前運走越軍士兵的屍體。我軍戰士陣亡時,都會把屍體運回來。比如汽車兵,他們給戰士們運來武器裝備,回去時,也把陣亡戰士的屍體運走。這些烈士遺體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清洗、縫合、整形、化妝、火化等,然後將骨灰送到烈士墓園,或都交給家屬,這是對陣亡戰士的尊重。

1979年,在對越反擊戰中,解放軍一位參謀長帶領部分人員,坐着6輛吉普車和一輛卡車,由於判斷失誤,誤闖越軍控制地區,造成參謀長等18人壯烈犧牲。幾天後,我軍佔領越軍控制區後,才找到烈士的遺體,但遺體已高度腐爛,只能戴上防毒面具對烈士的身份進行辨認。可在搬運過程中,因屍體高度腐爛,難度極其大。有人就提出就地火化,但部隊一位政委不同意,一定要把烈士帶回到國內去,安葬在祖國的土地上。

熱門標籤